第一章 科斯 1
一、交易费用的概念与意义 2
二、权利的相互性 7
三、雇主与雇员的法律关系 12
四、关于科斯定理 16
五、评论及延伸性讨论 21
第二章 波斯纳 24
一、法律实用主义 25
二、经济学的进路 36
三、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46
四、结论 57
第三章 卡拉布雷西 60
一、权利设置的正当理由 62
二、权利保护的三种规则 66
三、规则选择的四种方案 71
四、方法论及其启示 76
第四章 布坎南 78
一、宪法经济学的内在理路 80
二、宪法经济学的外在关联 88
三、宪法经济学的中国意义 97
第五章 奥尔森 102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104
二、集体行动的形成机制 108
三、集体行动与国家兴衰 113
四、结语 119
第六章 威廉姆森 122
一、作为一种新范式的“法律—经济学—组织” 123
二、“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法学资源 127
三、“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经济学资源 131
四、“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中的组织学资源 135
五、“法律—经济学—组织”范式的理论意义 138
第七章 米塞斯 141
一、基本预设与思维方式 144
二、自由秩序的基本原则 150
三、自由秩序的制度表达 157
四、作为大同世界的自由秩序 163
五、小结 169
第八章 哈耶克 173
一、法治的内涵 174
二、计划经济如何销蚀法治 177
三、形式法律对于法治的价值 181
四、法治导致经济上的不平等 184
五、结论及延伸性讨论 187
第九章 欧肯 192
一、经济秩序的特征 194
二、经济秩序的形成机制 198
三、经济宪法的概念 202
四、经济宪法的建构性原则与调节性原则 206
五、经济秩序与经济宪法的差异 210
六、结论及延伸性讨论 213
第十章 缪尔达尔 216
一、计划的第三种类型 218
二、计划与平等 224
三、民主计划 229
四、腐败对计划的妨碍 235
五、结语 238
附录 孝治的终结与法治的兴起 241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