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概念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一)整体观念 2
(二)辨证论治 6
第二章 阴阳学说 9
一、基本概念 9
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0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0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1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3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4
第三章 五行学说 17
一、基本概念 17
(一)五行 17
(二)五行学说 17
二、五行的特性 18
三、事物五行属性归类与推演 19
四、五行的生克规律 21
五、五行的制化关系 22
六、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
(一)生理方面 22
(二)病理方面 23
(三)用于疾病的治疗 23
第四章 藏象学说 26
一、基本概念 26
(一)藏象 26
(二)藏象学说 27
二、特点 27
三、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 29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29
(二)五脏与形体、官窍、志、液、时的联系 29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 29
(四)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 30
四、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主要区别 30
(一)五脏 30
(二)六腑 31
(三)奇恒之府 32
第五章 气血津液学说 33
一、气 33
(一)基本概念 33
(二)生成来源 34
(三)生理功能 34
(四)气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38
二、血 38
(一)基本概念 38
(二)生成来源 38
(三)生理功能 39
三、津液 40
(一)基本概念 40
(二)生理功能 40
第六章 病因学说 41
一、概述 41
(一)病因的概念 41
(二)病因的分类 42
二、六淫 43
(一)基本概念 43
(二)致病的共同特点 44
(三)性质和致病特点 45
(四)湿邪与寒邪的比较 47
三、七情 48
(一)基本概念 48
(二)致病原因 49
(三)致病特点 50
四、痰饮 51
(一)基本概念 51
(二)痰与饮的区别 51
(三)分类 52
(四)形成 53
(五)致病特点 53
(六)常见饮证 54
五、瘀血 55
(一)基本概念 55
(二)形成 55
(三)致病特点 56
第七章 治疗原则 58
一、治病求本——中医治病的主导思想 58
二、三因制宜 58
(一)因时制宜 59
(二)因地制宜 59
(三)因人制宜 60
附录 中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63
一、炎黄子孙与《黄帝内经》 63
二、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 65
三、《伤寒杂病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8
四、金元四大家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