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研究架构 7
2 矿区发展规模研究的理论基础 10
2.1 矿区的形成与类型划分 10
2.2 矿区发展规模研究的学科基础 15
2.3 矿区发展规模研究的方法基础 18
2.4 矿区开发的设计基础 27
3 我国煤矿区发展现状分析 33
3.1 我国煤炭的生产概况 33
3.2 我国煤矿区的煤种分布 38
3.3 国有重点矿区发展现状 39
3.4 我国重点规划的煤炭基地与矿区 41
3.5 国有重点矿区发展的历程 47
3.6 我国煤矿区开发的特点 53
4 我国国有大中型矿区的发展态势分析 61
4.1 矿区产量变化的三种前景态势 61
4.2 矿区发展的前景分析 65
4.3 我国煤矿区开发接续的途径分析 71
4.4 矿区发展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72
5 我国煤矿区管理体制演变研究 80
5.1 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沿革 80
5.2 我国煤炭工业现行管理体制分析 82
5.3 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下的矿区开发比较 86
6 我国煤矿区的综合开发模式分析 94
6.1 矿区综合开发概述 94
6.2 基于产业链延伸的矿区综合开发的模式分析 96
6.3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区综合开发模式分析 98
6.4 基于绿色开发理念的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分析 102
7 煤炭企业开发异地矿区的模式研究 105
7.1 煤炭企业开发异地矿区概述 105
7.2 异地矿区开发的主要模式 108
7.3 异地矿区的管控分析 111
8 徐州矿务集团异地矿区开发实证分析 116
8.1 徐矿集团开发异地矿区的背景 116
8.2 徐矿集团异地矿区开发实践 117
8.3 徐矿集团开发异地矿区实践分析 127
9 煤炭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的适应性评价 133
9.1 煤炭企业规模经济相关理论 133
9.2 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概况 137
9.3 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模式 139
9.4 煤炭企业集团规模合理性评价 140
10 基于经济数学方法的矿区发展规模适应性评价 143
10.1 适应性评价概述 143
10.2 矿区发展规模评价方法 144
10.3 实证分析——以宝鼎矿区为例 147
11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矿区发展规模适应性评价 154
11.1 建立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54
11.2 适应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55
11.3 评价方法的选择 157
11.4 指标的定量描述 158
11.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74
11.6 矿区发展规模评价的程序编制 180
12 煤矿区发展规模的适应性评价实证分析 183
12.1 宝鼎矿区发展规模实证分析 183
12.2 徐州矿区发展规模实证分析 185
12.3 大屯矿区实证分析 190
12.4 兖州矿区发展实证分析 194
13 研究展望 199
主要参考文献 201
附录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