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 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教学改革发展之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小微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7577725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先是在效率优先的理念下追求教学“提速”,而后在科学化理想下以实验推动教学改革,接下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也是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诉求中逐步走向开放互动、合作探究,而今,学习科学的“深度学习”理念,又将中国教学改革引向新的境界。

导言: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1

一、从寻找PISA测试成功的秘密说起 1

二、教学改革带来从教到学的重心转移 3

三、教学领域改革开放40年精彩纷呈 6

第一章 教学改革40年发展脉络、变化与成就 9

一、40年来中国教学改革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11

(一)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对外引进学习、对内“破旧立新”阶段(1978—1985) 11

(二)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在各个学科全面展开实验探索阶段(1985—2000) 14

(三)教学作为课程实施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阶段(2000—2010) 16

(四)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全面深化阶段(2010年至今) 20

二、40年来中国教学改革带来了哪些改变 23

(一)教学价值取向及目标的变化 23

(二)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模式、策略等组织形式的变化 25

(三)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变化 28

(四)教师研修和教学文化的变化 30

三、40年来中国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32

(一)为实现国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战略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以探寻高效率教学之路 32

(二)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探索了多样化教学模式与策略 33

(三)为“教好每一个学生”探寻教育公平之路 35

(四)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新的教学文化 36

(五)为中国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支敬事业、爱学生、愿学习、善思考、能研究、会创新的教师队伍 38

第二章 教学问题争鸣与教学价值目标定位 41

一、持续不断的教学问题争鸣 43

(一)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 43

(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49

(三)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51

二、教学价值取向从重效率到重公平 54

(一)价值及教学价值 54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教学 56

(三)“重公平”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教学 58

三、教学目标从重“双基”到重素养 61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62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64

(三)教学目标的转向 65

第三章 教学内容从授受走向建构 71

一、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的教学内容改革 73

(一)从“一纲一本”起步规范教学内容 73

(二)义务教育开启“一纲多本”新阶段 75

(三)教学内容改革从学科内部开始 76

二、知识观转向对教学内容观的冲击与启示 78

(一)当代知识理论对传统知识观的冲击 79

(二)知识新论启示下的知识观反思 81

(三)新知识观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启示 88

三、在课程资源的意义上重新定位教学内容 90

(一)超越“教材中心”,拓展教学资源观 90

(二)聚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单元 92

(三)在“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间把握合理尺度 95

第四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 99

一、教学方法更新 101

(一)以“精讲多练”优化讲授法 102

(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指导思想带来教学方法的更新 105

二、从教学手段到教学技术 108

(一)课堂教学技术的更新 109

(二)网络教学的兴起 113

(三)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 115

三、聚焦深度学习,开发教学新技术 117

(一)深度学习的提出 117

(二)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模型 120

(三)深度学习的技术支持 125

第五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129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演进 131

(一)个别教学 132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32

(三)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 136

二、教学模式创新 139

(一)效率模式 140

(二)情感模式 143

(三)掌握学习 145

(四)合作教学模式 147

(五)探究一研讨模式 149

三、教学策略优化 152

(一)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152

(二)课程整合下的教学策略创新 159

第六章 学生学习方式的演变 163

一、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动参与式学习 165

(一)学习方式转变: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165

(二)学习心态转变: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170

二、从个体性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 172

(一)学习目标从对抗到共赢 173

(二)学习方式从竞争到合作 174

(三)学习状态从独学到共学 177

三、从传承性学习到创新式学习 179

(一)从记忆传承转向理解与创造 179

(二)从机械接受转向意义生成 182

第七章 教学评价从重“选拔”到重“发展” 185

一、应试教育背景下以“选拔”为导向的传统教学评价 188

(一)传统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189

(二)传统教学评价的缺陷 190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发展”为导向的现代教学评价 193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 194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194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点 196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误区 198

三、走向多元、绿色及素养为重的当代教学评价实践 200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 201

(二)PISA测试 206

(三)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生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 209

第八章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演变 213

一、从主客体关系到交往实践关系 215

二、从“我一他”关系到“我一你”关系 219

(一)交往实践理论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219

(二)“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师生关系 230

三、从“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 232

(一)“以教定学”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232

(二)“以学定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233

第九章 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研修与成长 239

一、专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国家培训到校本研修 241

(一)两种培训方式:外塑型培训和内塑型研修 241

(二)三段发展时期:“三段论式”一参与式一校本研修 242

(三)一种变化轨迹:从制度化到无痕化 244

二、研修课程转向:从知能本位到专业素养本位 247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247

(二)指向专业素养的教师研修课程 250

三、教研制度的变革:上海“秘密”折射全国经验 253

(一)基于传统的教研制度的更新 254

(二)PISA背后的“上海秘密” 256

第十章 继往开来:为学习者主动学习开辟新天地 261

一、未来学习:多种力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263

(一)以互联网为特征的计算机技术要求并助推主动学习 263

(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 267

(三)课程与教学制度变革为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保障 269

二、未来课堂:更多的对话、更好的合作、更广更深的探究 272

(一)以历史文化为根,凝练教学改革经验、促进主动学习 272

(二)以学习科学为据,打造对话、探究、合作的课堂新常态 274

(三)以公平理念为魂,让教学过程更加平等、更有活力 278

三、未来学校:走向“不固定、非划一、无边界”的“泛在教学” 280

(一)学校存亡的实践困境与学术争议 280

(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新形态 283

(三)走向学习无处不在的社会新生态 285

结语 以现代化视野展望未来教学改革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92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