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朱自清思想与文学的道路 1
第一章 “五四”记忆之一:时代的自我与历史的对话 24
第一节 向历史反叛:“我意在表现自己” 24
第二节 自我张扬与生命意识观 28
第三节 忧患、自尊和博爱意识 31
第二章 “五四”记忆之二:O·M社的钩沉及先驱的发现 39
第一节 O·M社的钩沉及其必然性 39
第二节 “领导者”意义的重新发现 46
第三章 审美的精灵:奇异的艺术感觉 53
第一节 奇异的眼睛与敏锐的感觉 54
第二节 想象的求异思维与沉醉致幻 59
第三节 审美心理走向与定势 62
第四章 感兴式思维:审美的另一只眼睛 69
第一节 作为艺术思维的感兴式思维 69
第二节 感兴式思维之探源 71
第三节 思维的感觉性、即时性和情感性 77
第四节 艺术把握世界与“文眼” 88
第五章 哲思式思维:理性思辨与哲人探求 91
第一节 哲思:把握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91
第二节 哲思的吟味与思辨与理性发散 93
第三节 哲人探求思维的成因 101
第六章 审美与人格:两种理想的互融 107
第一节 回归诗教理想的选择 107
第二节 道德自我完善的人格理想 112
第三节 温柔敦厚的美学诗魂 116
第七章 表现与整一与多元:求异之结构 121
第一节 艺术结构的表现性 121
第二节 艺术结构的整一性 126
第三节 艺术结构的多元性 132
第八章 英式随笔的中国版:“谈话风” 137
第一节 提倡“谈话风”与语言现代转型 137
第二节 “谈话风”的符号结构体系 142
第三节 “谈话风”语言的审美特征 150
第四节 “谈话风”审美机制的历史演绎 163
第九章 心灵之诗:感性艺术语言 166
第一节 心理意象与意象化 166
第二节 情绪性与情感性的心灵诗性 174
第三节 个人风采与千锤百炼 181
第十章 文体创造性:“语言指纹”的独步 189
第一节 类型体式与单个文本的独创 190
第二节 文体特殊的“语言指纹” 196
第十一章 青灯有味:地方文化与美文的滋润 203
第一节 笔下展示扬州名城文化 203
第二节 名城文化与作家的人格 206
第三节 名城文化与朱自清散文的审美机制 210
第十二章 新古典主义:新颖独创的风格 215
第一节 人格与风格的哲学 216
第二节 隐秀与清逸的风格特征 220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的新鲜做派 224
第十三章 永远的《背影》:美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230
第一节 《背影》作为美学范型的表现 230
第二节 《背影》的文学史意义 236
第十四章 “讨论”案的正意义:不可撼动的经典 242
第一节 经典性及难以撼动的学理之因 243
第二节 “讨论”案及其学理性之阐释 247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