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禹贡》学”的界定 1
二、历代《禹贡》学发展概况 2
三、宋代《禹贡》学的研究现状 8
四、研究宋代《禹贡》学的意义 25
第一章 宋代《禹贡》学文献概况 28
第一节 经部之文献 28
一、《尚书》学专著中的一篇 29
二、《禹贡》之专论 29
三、五经总义及小学类之《禹贡》学文献 30
第二节 史部、子部、集部之文献 31
一、史部中的宋代《禹贡》学文献 35
二、子部中的宋代《禹贡》学文献 36
三、集部中的宋代《禹贡》学文献 36
第二章 宋代《禹贡》学的主要内容 39
第一节 《禹贡》成书论 39
一、虞时禹作《禹贡》 40
二、夏史官作《禹贡》 42
三、《禹贡》成于前后多人之手 43
第二节 《禹贡》的性质及篇名说 47
一、《禹贡》的性质 47
二、《禹贡》的篇名说 57
第三节 禹治水论 65
一、禹治水之方略与规划 68
二、禹治水之次第 72
三、禹之水功 77
第四节 《禹贡》九州说与五服论 79
一、《禹贡》九州说 79
二、《禹贡》五服论 92
第三章 宋代《禹贡》学的研究类别 109
第一节 文献学研究 109
一、疑经改经 109
二、创新句读 115
三、发明书法 117
第二节 义理学研究 127
一、《禹贡》之学,不可或缺的帝王之学 128
二、仁政民本思想 131
三、治水法则适用于治天下 132
第三节 地理学研究 134
一、考证《禹贡》之地理 134
二、《禹贡》的地名学研究 158
三、以大量图谱解《禹贡》 161
第四章 宋代《禹贡》学名家论析(上) 174
第一节 王安石 175
一、《禹贡》学著述考 175
二、《禹贡》学成就 178
三、王安石《禹贡》学之评价 185
附录:王安石《尚书新义·禹贡》辑佚 187
第二节 苏轼 196
一、解《禹贡》之特色与方法 196
二、《禹贡》特解 201
三、苏轼《禹贡》学的评价 206
第五章 宋代《禹贡》学名家论析(中) 209
第一节 林之奇 209
一、《禹贡》学著述考 210
二、《禹贡》研究之方法与特色 212
三、《禹贡》论说,号称繁博 216
四、评论前儒《禹贡》之说 229
五、林氏《禹贡》学的评价 231
第二节 毛晃 232
一、生平及著述考 232
二、《禹贡》学成就 234
三、毛晃《禹贡》学对后世的影响 244
第三节 程大昌 246
一、丰富的《禹贡》学著述 246
二、鲜明的学术思想 250
三、独特的研究方法 253
四、精博的学术见解 260
五、程氏《禹贡》学之学术地位及影响 270
第四节 唐仲友 272
一、将宋代疆域系于《禹贡》九州之下 273
二、形象绘制《禹贡》九州山川 275
三、谱《禹贡》九州 275
四、旁通他经,互相发明 278
第六章 宋代《禹贡》学名家论析(下) 285
第一节 吕祖谦 285
一、《禹贡》学著述考 285
二、《禹贡》特解 287
三、吕氏《禹贡》学之评价 296
第二节 朱熹 298
一、往来论学——朱熹主要的《禹贡》研究活动 299
二、疑经辨伪——朱熹研究《禹贡》的主要方法 305
三、对宋代《禹贡》学家的评说 309
四、主张以实地考察来研究《禹贡》地理 311
第三节 蔡沈 313
一、承师训作《书集传》 313
二、解《禹贡》之特色与方法 315
三、《禹贡》特解 320
四、《禹贡》朱学对后世的影响 324
第四节 傅寅 329
一、生平及主要学术活动 329
二、《禹贡》学著述考 330
三、学术思想渊源与特色 332
四、著述体例与治学态度 336
五、《禹贡》特解 337
六、傅寅《禹贡》学之地位与影响 350
第五节 魏了翁 353
一、以专题形式解经 354
二、诠释汉唐注疏,宗本二孔之说 354
三、魏氏撰述的评价 358
第七章 宋代《禹贡》学繁荣的原因 360
一、政治与军事的迫切需要 361
二、“以《禹贡》治河”的现实需求 363
三、宋代地理学大发展的推动 371
第八章 宋代《禹贡》学的特色、地位与影响 374
一、宋代《禹贡》学的主要成就及特色 374
二、宋代《禹贡》学对宋代社会及学术的影响 396
三、宋代《禹贡》学对后世《禹贡》学的影响 402
附录一《禹贡》全文 410
附录二《禹贡》学史概论 413
参考文献 437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