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 2
第一节 儒家渊源及其教育思想概说 2
一、“儒”之涵义述略 2
二、脱胎换骨,根本改造:从术士到儒家的转变 4
三、立足教育,化民成俗:儒家学派思想的突出特色 9
第二节 周公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的发轫 11
一、周公生平述略 11
二、周公教育思想概述 12
第三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的初步定型 20
一、孔子生平述略 20
二、孔子教育思想概述 22
第二章 孔子教育生活研究 28
第一节 孔子的日常教学生活 28
一、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8
二、依情而定,区别以待 29
三、就地取材,随时而教 30
四、因时而论,有感而发 32
五、日常教学生活效果简评 33
第二节 孔门的师生交流生活 34
一、师生交流生活概述 34
二、师生交流生活场景例析 36
三、师生交流生活效果简述 40
第三节 孔子的社会实践活动 43
一、变革与坚守:社会实践生活目标概说 43
二、游齐欲政 45
三、在鲁为政 47
四、周游列国 51
五、圆凿方枘:社会实践生活结果简析 53
第三章 孔门弟子教育生活研究 56
第一节 子路的教育生活 56
一、子路生平及其个性简说 56
二、孔子:屡批子路,以礼劝导 58
三、子路:孔子“瑕疵”的清除者 60
四、互批互爱,亲如父子 62
第二节 宰予的教育生活 63
一、宰予生平及其个性简说 63
二、宰予之于孔子:挑战频频,不失尊敬 65
三、孔子之于宰予:责之也切,爱之也深 67
四、师生之情,堪称范例 69
第三节 冉求的教育生活 70
一、冉求生平简说 70
二、冉求: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71
三、孔子之于冉求:爱恨交加,屡屡批评 72
第四节 子贡的教育生活 74
一、子贡生平简说 74
二、“瑚琏之器”: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75
三、屡称“圣人”:子贡对孔子的推崇 77
四、师生之情,感天动地 78
第五节 颜回的教育生活 79
一、颜回生平简说 79
二、孔子之于颜回:寄寓厚望,偶有批评 82
三、颜回之于孔子:亦步亦趋,终日不违 84
四、亲逾父子,情深谊厚 85
五、颜回可能的教育活动 87
第六节 子夏的教育生活 88
一、子夏生平简说 88
二、孔子之于子夏:耐心指点,诲人不倦 90
三、子夏之于孔子:深情厚谊,化为实践 93
四、儒家传经第一人 94
第七节 曾参的教育生活 95
一、曾参生平与个性简说 95
二、孔子之于曾参:因材施教,不厌其细 98
三、曾参之于孔子:敬师爱师,光大师说 100
四、上承孔子,下启子思 102
第八节 其他著名弟子的教育生活 102
一、闵子骞 103
二、仲弓 104
三、有若 106
四、子游 108
五、樊迟 110
六、子张 113
第四章 子思教育生活研究 118
第一节 子思生平与社会实践生活 118
一、子思的早年教育 118
二、以德抗位,高风亮节 118
三、安贫乐道,品性豁达 119
第二节 子思的教学著述生活 120
一、秉承中和,践行中庸 120
二、设学授徒,传承道统 120
三、著书垂世,阐发“中庸” 121
第五章 孟子教育生活研究 126
第一节 孟子生平简说 126
一、孟母教子 126
二、教育生活与教育思想述略 128
第二节 孟子的社会实践生活 130
一、首度游齐 130
二、游历他国 131
三、再度居齐 133
四、由齐返邹 137
第三节 孟子的师生交流生活 139
一、孟子师生的问对生活 139
二、孟子师生的论辩生活 140
第四节 孟子与其他学者的论辩生活 143
一、孟子与淳于髡之辩 143
二、孟子与告子之辩 146
第六章 荀子教育生活研究 152
第一节 荀子的社会实践生活 152
一、早年游齐 152
二、入访秦赵 153
三、再度适齐 154
四、两任兰陵令 155
第二节 荀子的师生交流生活 155
一、荀子与陈嚣 156
二、荀子与李斯 156
第三节 荀子的学术论辩生活 157
一、人性之辩 157
二、任人之辩 160
三、教育观之辩 163
第四节 荀子的其他教育生活 164
一、著书立说 165
二、传述六经 166
第七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内涵特点 170
第一节 儒家教育思想内容概述 170
一、教育对象观 170
二、教育目的观 172
三、教育内容观 174
四、教育作用观 177
五、教育原则论 182
六、教育方法论 186
第二节 儒家教育思想内涵述要 193
一、强调积极入世 193
二、重视名分观念 195
三、主张“内圣外王” 197
四、提倡尊师重道 199
五、重视人格培养 203
第三节 儒家教育思想特点探析 204
一、突出的伦理性 205
二、鲜明的人本性 209
三、严整的中庸观 213
四、明确的义利观 216
第八章 儒家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 22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简析 222
一、传统与传统教育 222
二、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 225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校与儒家教育关系探析 228
一、官学中的儒家教育 228
二、私学中的儒家教育 238
三、蒙学中的儒家教育 244
四、书院中的儒家教育 24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基本特色梳理 253
一、主张重教尊师 254
二、重视伦理教化 255
三、推重礼让思想 256
四、注重人文教育 257
第四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论析 259
一、张扬“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 259
二、推重“威武不屈”的理想人格 261
三、奉行“高明中庸”的处事原则 262
四、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263
第九章 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266
第一节 儒家教育思想内容的现代价值 266
一、教育对象观的现代价值 266
二、教育目的观的现代价值 269
三、教育内容观的现代价值 270
四、教育作用观的现代价值 272
五、教育原则论和方法论的现代价值 273
第二节 儒家教育思想内涵的现代价值 276
一、入世精神的现代价值 277
二、“内圣外王”的现代价值 279
三、尊师重道的现代价值 283
四、人格培养的现代价值 287
第三节 儒家教育思想特点的现代价值 289
一、注重伦理的现代价值 289
二、张扬人本的现代价值 295
三、信守中庸的现代价值 299
四、明辨义利的现代价值 302
第十章 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 308
第一节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概述 308
一、终身教育思想溯源 308
二、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 310
三、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315
四、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318
五、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321
第二节 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之关系 322
一、“不知老之将至”:学习时间的终生性 322
二、“弦歌不衰”,流动教学:教育空间的广延性 325
三、“有教无类”“来者不拒”:施教对象的全民性 325
四、“文行忠信”“文质彬彬”: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327
五、“仁”“智”“勇”:多种教育的协调性 329
六、“学无常师”,有疑必问: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331
第三节 儒家教育思想对现代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启示 333
一、终身教育现状与问题概言 334
二、儒家教育思想对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启示 335
三、儒家教育思想包含着克服现代社会问题的合理理念 339
结语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