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
1.2.1 研究思路 4
1.2.2 研究方法 6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6
第2章 文献综述 8
2.1 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预警 8
2.2 引发系统性危机的传染性特征 11
2.2.1 对传染含义的讨论 11
2.2.2 跨部门和跨市场传染性特征 12
2.2.3 跨国传染性特征 14
2.3 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 15
2.3.1 时间维度下监管的有效性 16
2.3.2 空间维度下监管的有效性 18
2.4 总结与评述 22
第3章 系统性风险度量和预警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24
3.1 金融危机早期预警模型 24
3.1.1 FR模型 25
3.1.2 KLR信号分析法 25
3.1.3 STV模型 26
3.1.4 其他预警方法及对预警模型的评析 27
3.2 基于金融机构业务特征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27
3.2.1 风险管理方法和未定权益分析(CCA)法 28
3.2.2 GARCH模型法 30
3.2.3 网络模型法 30
3.3 基于金融机构与金融系统关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 32
3.3.1 条件在险价值(CoVaR)法 33
3.3.2 边际预期损失(MES)法及其扩展 34
3.3.3 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法 36
3.3.4 极值理论(EVT)法 37
3.4 金融压力指数法 38
3.5 宏观压力测试 41
3.6 系统性风险度量和预警方法的整体比较与评析 42
3.6.1 基础数据和计算方法 43
3.6.2 实际应用特征和效果 44
第4章 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测度及分析——基于金融压力指数法 46
4.1 引言 46
4.2 金融压力指数的构建 48
4.2.1 基础指标选取及处理 48
4.2.2 金融压力指数的构建方法 52
4.3 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结果及分析 56
4.3.1 我国金融压力测度结果分析 56
4.3.2 我国金融压力的门限和区制分析 59
4.4 本章结论 63
第5章 我国系统性风险表现出的传染性特征分析 65
5.1 对传染机制的理论分析 65
5.1.1 跨市场传染机制 67
5.1.2 跨国传染机制 69
5.1.3 我国国内跨市场和与他国的跨国传染机制 71
5.2 中国和美国国内跨市场传染性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73
5.2.1 中美金融压力指数的构建 74
5.2.2 中美国内跨市场传染性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77
5.3 中国和美国间跨国传染性特征分析 82
5.3.1 时变参数自回归(TVP-R)模型的构建 82
5.3.2 中美跨国传染性特征分析 84
5.4 本章结论 88
第6章 我国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研究——以系统重要性银行市场约束状况为视角 91
6.1 引言 92
6.2 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 96
6.2.1 研究假设 96
6.2.2 研究样本 97
6.2.3 事件及时间窗口选择 98
6.2.4 模型选择 101
6.3 监管事件的市场反应结果分析 103
6.4 市场反应与银行特征关系分析 109
6.5 本章结论 112
第7章 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实践经验分析 115
7.1 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预警方法 115
7.1.1 国际实践经验分析 115
7.1.2 我国实践经验分析 118
7.2 引发系统性危机的传染效应的防范 120
7.2.1 国际实践经验分析 120
7.2.2 我国实践经验分析 122
7.3 系统性风险监管中市场约束的加强 124
7.3.1 国际实践经验分析 125
7.3.2 我国实践经验分析 126
7.4 本章结论 127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129
8.1 研究结论 129
8.2 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131
8.2.1 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预警方法 131
8.2.2 引发系统性危机的传染效应的防范 133
8.2.3 系统性风险监管中市场约束的加强 135
8.3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 137
参考文献 139
后记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