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历史篇 2
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 2
谈“鲁迅论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 13
乡村建设运动先驱四读 44
读晏阳初 44
读梁漱溟 80
读陶行知 106
读卢作孚 132
辑二 理论篇 166
“我们”是谁 166
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 173
青年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196
刘老石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207
志愿者运动的全球视野 221
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 237
“我们”中的“我”,“我”中的“我们” 254
和志愿者谈生活重建 262
辑三 实践篇 279
志愿者运动 279
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 279
“用双脚去丈量现实”以后 300
一百块钱,有多轻又有多重? 305
我们需要这样的反思和试验 314
寻找城市的根,重建城市与乡村、自然的联结 318
和即将去农村的师范生谈心 324
志愿者的培育与社会工作者的教育问题 333
和一位青年志愿者的通信 337
我的两个提醒 344
乡村建设 350
寻求中国乡村建设与改造之路 350
新一代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问题 356
农村教育 380
我的农村教育理念和理想 380
民族、地方性知识与乡土知识 399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给农村的孩子 418
请关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421
给农村教师“讲三句话” 433
日常教学的琐细中隐含着深长的教育意义 446
乡村文化重建 452
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452
地方文化研究的意义 470
屯堡文化研究与乡村文化重建 484
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方法、组织与困惑 495
好人联合起来做一件好事 505
打工子弟教育 515
他们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515
发出自己的真的声音 523
请关注打工子弟老师的权利和生命成长 526
重新认识打工子弟教育 528
打工子弟教育的意义和贡献 532
平民教育 536
《平民教育人文读本》总序 536
我的祝愿 540
建立“文化身份自信” 541
后记 548
也是沉潜十年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