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混沌不明的世界经济 3
第一章 令人困惑的现实 3
乐观派的观点 3
审慎乐观派的观点 6
审慎悲观派的观点 8
极端悲观派的观点 10
第二章 复苏背后的隐忧 13
尴尬的美国经济复苏 13
欧洲复苏的多重制约 19
日本第三个“失去的10年” 25
新兴经济体的困惑 30
第三章 “长期停滞”的阴影笼罩 39
萨默斯的警告 39
广泛的共鸣 46
第四章 更深层次的分析 53
周期性分析 53
结构性分析 58
阶段性分析 62
呼唤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67
第二篇 社会矛盾加剧与民粹主义的兴起 73
第五章 什么是“民粹主义” 73
一种思潮、运动和策略 73
大众危机意识的表达 75
“反”字当头与“以我为先” 77
社会动荡与国家转型 78
第六章 民粹主义与美国国家转型 81
美国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81
民粹主义与特朗普的登场 86
美国新一轮国家转型 91
第七章 民粹政党崛起与欧洲的未来 97
英、法、德三国的民粹政党 97
欧洲民粹政党的群体崛起 102
欧洲民粹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 108
历史视野中的欧洲民粹主义 110
第八章 全球范围的民粹浪潮 117
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 117
俄罗斯的民粹主义 122
东亚的民粹主义 127
民粹主义与全球社会变革 134
第三篇 现代国家的治理难题 139
第九章 现代国家运行的基本原理 139
市场、政府与社会 139
相生相克的互动关系 140
国家治理体系的失衡 140
现代国家的治理方略 141
第十章 21世纪的“美国病” 143
国家治理体系第一次失衡 143
第二次失衡与变革 145
当前的第三次失衡 148
“这次不一样” 153
“美国病”的警示 158
第十一章 欧洲的“一体化难题” 161
不断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161
难以克服的一体化困境 167
欧洲的进退两难 173
留给人们的思考题 183
第十二章 后发国家的“转型陷阱” 185
“私有化陷阱” 187
“民主化陷阱” 191
“两极化陷阱” 195
“腐败陷阱” 199
“依附陷阱” 202
敢问路在何方 205
第四篇 现代国际秩序的演进与全球治理 209
第十三章 现代国际秩序从何而来 209
现代国际秩序的五大理念 209
现代国际秩序的历史演进 213
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 221
第十四章 现代国际秩序向何处去 227
当前的五大突出问题 227
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232
对中国提出的时代要求 236
第十五章 未来30年的全球治理困境 241
大国合作势头消退 242
多元主体缺乏协同 245
治理对象模糊不清 247
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250
第十六章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253
全球治理赤字与中国的担当 254
多元治理主体的对接与协调 256
治理议程的设定能力 258
效率与合法性的悖论 260
规则重塑与中国方案 261
第十七章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运筹 265
把准战略方向 265
做足国内准备 267
扭住三个重点 269
第五篇 作为重中之重的中美关系 275
第十八章 新时代的开启与中美战略博弈 275
新时代的大变局 275
自我塑造、相互塑造、共同塑造 281
中国应当强化的意识与能力 286
第十九章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 289
美国全球战略的演进 289
是否完全针对中国 293
中美必须长期和平共处 297
第二十章 中美在亚太能否“共同进化” 303
对“新冷战论”的理论分析 303
亚太大势 309
从“共同进化”到“共同进步” 315
第二十一章 中美两国如何相互学习 319
两个“例外”的大国? 319
相互学习正当其时 324
相互学习什么 329
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333
第六篇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339
第二十二章 现代国家治理学说的历史考察 339
福利主义的国家治理学说 340
苏联模式的国家治理学说 342
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治理学说 343
“第三条道路”的国家治理学说 344
发展主义的国家(地区)治理学说 346
民粹主义的国家治理学说 348
现代国家治理学说的核心问题 350
第二十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学说 353
强化党建 354
深化改革 357
优化发展 360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363
主动引领全球理念 366
第二十四章 新型国家治理学说的重大意义 371
强起来之后的治国之道 371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373
榜样的力量 374
新型国际关系 376
第二十五章 再奋斗30年 379
如何顺应和引领社会转型 380
做好重大外部风险的防控 381
稳步强化党的世界化特征 383
展望2050年后的世界形态 384
注释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