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并非想象的民间伦理共同体 1
第一章 研究概述 5
第一节 问题提出 7
一、选题背景 8
二、研究意义 1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
一、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4
二、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19
第三节 研究设计 24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26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28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4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 35
第四节 重要发现与不足之处 37
第二章 穴塘坎:家族文化濡化的样本 42
第一节 功名仕进的心灵投射 44
一、穴塘坎盛名的由来 45
二、误读的贵州博士寨 49
附录一 余庆出了个“博士寨”——马氏一门八博士 52
附录二 被误读的贵州“博士寨” 54
三、想象的伦理共同体 57
第二节 耕读传家的教育传统 60
一、私塾兴学:家族发迹的缘起 62
二、族中谱牒:道德教化的范本 66
三、识礼知书:睦族治乡的秘密 71
四、文化底色:教育展开的根据 74
第三节 马家上行流动的实践 76
一、马秉卿:承上启下的家族精英 77
二、马印秦:力争上游的家族女子 84
三、马光煌:书香人家的教育异数 87
四、马龄:千磨百折的乡村教师 90
五、马费成:学业成就的集大成者 95
第四节 乡村突围的优化设计 98
一、濡化与涵化:相互依存的机制 99
二、小传统:植根民间的伦理规范 102
三、书香社会:蓬赖麻直的成德环境 105
第五节 小结 108
附录 穴塘坎马氏家族及姻亲学子名录 109
第三章 平家寨:村落美德伦理的例案 113
第一节 平家寨仡家的美德故事 115
一、道德评价的民间渊源 116
二、保护红军的瑰意琦行 120
第二节 仡乡游子的道德逆传递 124
一、感念乡亲的反哺之情 125
二、莘莘学子的励志榜样 129
第三节 民间砥行立名的急先锋 133
一、矫世励俗的头面人物 134
二、敢勇当先的现代愚公 139
第四节 道德评议会的虚功实做 142
一、以德立村的自治组织 143
二、仡家儿女的轨物范世 147
第五节 平家寨脱贫致富的进路 152
一、贫困落后的归因分析 154
二、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56
三、扶贫帮困的保障措施 159
第六节 小结 161
第四章 石门坎:民族教育兴邦的范型 163
第一节 共同体圆成之三因素 166
一、苗族精英的整躬率物 169
二、基础德目的通行效能 176
三、忠驱义感的公共精神 181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之始末 186
一、知识精英的苦心积虑 188
二、平民教育运动的发端 191
三、编撰边区平民千字课 195
四、圣贤之书的声威余响 199
第三节 重识石门坎教育系统 202
一、教会资助的名实不符 203
二、办学主体的历史确认 206
第四节 苗族领袖的道德感召 208
一、医学博士的嘉言懿行 210
二、苗家圣人的道德故事 214
第五节 苗文创制的误读误解 219
一、苗族符号的源远流长 220
二、苗文创制的正本清源 222
第六节 小结 225
附录 朱焕章墓志铭(张坦撰) 226
第五章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重建 228
第一节 关于伦理共同体的概念分析 228
一、民间的特定含义 229
二、共同体的伦理内涵 232
三、伦理共同体的范式 234
第二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237
一、利益的共同性 237
二、伦理道德共识 239
三、认同与归属感 241
第三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主要功能 243
一、教育功能 244
二、凝聚功能 246
三、治理功能 248
第四节 民间伦理共同体的重构进路 250
一、精英的培育 251
二、传统的接续 253
三、共识的达成 255
结语 从伦理共同体到自由人联合体 258
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