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城理念缘起 2
1.1 什么是一座“新城”? 4
1.2 为什么要建设“新城”? 5
1.3 现代“新城”:新城发展史中最大的机遇与风险 15
02 西欧现代新城发展的理论背景 18
2.1 吉·格兰尼:《新城规划:原则与实践》(1976年) 19
2.2 Irion&Sieverts:新城——现代主义的实验田 23
2.3 现代新城规划的经验性案例研究 25
03 西欧新城的城市规划理论背景与实践发展轨迹 30
04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与第一代现代新城 36
4.1 田园城市理论 37
4.2 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相关新城发展 40
第一代新城:哈罗新城,英国 46
第一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英国 48
第一代新城:Tapiola,芬兰 52
4.3 第一代新城的共同特性 56
4.4 第一代新城的成功与失败 62
05 功能主义与第二代新城 66
5.1 功能主义与现代城市理论 67
5.2 20世纪60年代的新城发展 73
第二代新城:Bijlmermeer,阿姆斯特丹 80
第二代新城:法兰克福西北新城,德国 84
第二代新城:昌迪加尔,印度 86
5.3 第二代新城的特征 92
5.4 第二代新城的成功与问题 101
06 “缺乏目标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地方性、局部性的第三代新城 110
6.1 对功能主义的质疑以及纠正 111
6.2 以新城为形式的区域规划发展 113
第三代新城:塞尔奇-蓬多瓦兹,巴黎 122
第三代新城:阿尔默勒,弗莱福兰省,荷兰 126
6.3 第三代新城的特征 134
6.4 第三代新城的成功与问题 142
07 欧洲当代新城规划(1990年以后)——第四代新城发展 148
7.1 以新城为形式进行城市质量的提升 149
7.2 第四代新城(区)与既往新城世代的衔接关系 156
7.3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作为整体发展目标 161
7.4 德国新城(区)规划与发展原则(1990年之后) 181
第四代新城:Kirchsteigfeld,德国波茨坦 184
第四代新城:东港地区,阿姆斯特丹,荷兰 186
第四代新城:φrestad,哥本哈根 188
7.5 第四代新城的特征 190
7.6 第四代新城的成功与问题 196
08 欧洲历史“新城”的更新与扩张 202
历史“新城”的更新与扩张:Bijlmermeer整体改造,阿姆斯特丹 210
历史“新城”的更新与扩张:阿尔默勒中心区改造,弗莱福兰省,荷兰 212
09 对欧洲现代主义规划引导下的多代新城规划的整体回顾 214
9.1 一座新城的特殊意义: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座新城? 215
9.2 一座新城典型的优点与缺点 224
10 第一代至第四代新城典型案例 232
第一代新城:哈罗新城,英国 236
第一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英国 256
第一代新城:Tapiola,芬兰 262
第二代新城:Bijlmermeer,阿姆斯特丹 268
第二代新城:法兰克福西北新城 274
第二代新城:昌迪加尔,印度 280
第三代新城:塞尔奇-蓬多瓦兹,巴黎 286
第三代新城:阿尔默勒,弗莱福兰省,荷兰 306
第四代新城:Kirchsteigfeld,德国波茨坦 326
第四代新城:东港地区,阿姆斯特丹 340
第四代新城:φrestad,哥本哈根 348
结语 354
参考文献 357
图片来源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