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性:一个神圣的概念 1
第一节 创造性:从神秘的故事到科学的象征 4
第二节 创造性心理学概述 19
第三节 创造性的研究取向 32
第二章 伟大的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53
第一节 中华文学 55
第二节 中华艺术 73
第三节 中华科技 86
第四节 中华教育 105
第三章 创造性心理学史即人类的文明史 123
第一节 社会文明与创造发明 126
第二节 高尔顿开启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 135
第三节 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研究 146
第四节 韦特海默从结构主义研究创造性 158
第五节 吉尔福特把创造性心理引向鼎盛时期 169
第六节 创造性心理研究逐渐走向整合 180
第四章 创造性心理结构 185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 187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 209
第五章 创造性环境的研究 233
第一节 文化是创造性发展的根与魂 236
第二节 教育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 251
第三节 社会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源泉 264
第四节 和谐的环境是创造性发展的保证 273
第六章 创造性的生物学基础 285
第一节 创造性生物学基础研究概况 287
第二节 我们团队对创造性神经机制的研究 304
第三节 对创造性生物学研究的展望 325
第七章 创造性发展的研究 339
第一节 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 342
第二节 小学儿童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 359
第三节 青少年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 374
第四节 成人期创造性的特点 390
第八章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409
第一节 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的相关研究 412
第二节 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证研究 422
第三节 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 451
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创造性 461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与创造性的关系 463
第二节 心理健康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地位 481
第三节 我们对心理健康与创造性关系的研究 495
第十章 创造性教育的研究 517
第一节 创造性教育的培养模式 520
第二节 创造性学习的研究 539
第三节 对创造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552
参考文献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