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的由来与演进 1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产生的背景 1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1
二、农业产业化制度产生的背景 4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演进 8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8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演进过程 13
三、农业产业化演进的阶段性划分 15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及其组织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18
一、农业产业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18
二、农业产业化组织产生的原因 21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 24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24
一、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24
二、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28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32
一、布局区域化 32
二、产品商品化 32
三、生产专业化 33
四、经营集约化 34
五、企业规模化 34
六、经营一体化 34
七、管理企业化 35
八、服务社会化 36
第三节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和作用 36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6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内部和外部规模经营的同步发展 37
三、有利于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 37
四、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生产 38
五、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39
六、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发展 41
七、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43
八、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45
九、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6
十、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劳动力再就业 46
十一、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7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 48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与运行机制 48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48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49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57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57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趋向合理 5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发展提速,东中西部地区经营组织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61
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联结方式呈现多样性 61
五、各级政府措施得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63
六、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带有明显的初发特征 65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68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划分 68
一、根据农业产业化带动主体进行划分 68
二、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联结方式划分 7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80
一、“公司+农户”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80
二、“粮库+农户”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84
三、“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86
四、“公司+基地+规模户+科技”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90
五、“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91
六、“公司+科技实体+基地”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100
七、“种子公司+科技指导+农场”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101
八、“种子公司+科研单位+基地+代理商”经营组织模式运行 102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评价与创新 105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评价 105
二、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创新 106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09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存在的问题 109
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109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存在的问题 110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方面存在的问题 114
一、农户经营规模小,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许多困难 114
二、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矛盾 115
三、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小农户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 116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问题 117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出现缺位 117
二、农业产业化的脆弱性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 118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外部融资环境不利 118
四、农业保险缺位致使农村金融供给紧张 120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120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方面存在的不足 120
一、政府缺乏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 120
二、政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不够 121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24
一、合同契约型组织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124
二、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不紧密的原因 125
三、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出现断层的原因 126
四、“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下所存在的违约原因 128
第六章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31
第一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概述 131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 131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 132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134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 135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137
一、国外合作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137
二、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38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与规范 156
一、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56
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60
第四节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65
一、重专业,培育优势及特色产业 165
二、重合作,培育带头人和带头企业 166
三、抓典型,增强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166
四、重组织,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67
五、重制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 167
六、重落实,职能部门齐抓共管 168
七、重原则,减少行政干预 169
八、重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170
九、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 171
附 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二则 172
第七章 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76
第一节 农村科普工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176
一、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 176
二、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177
三、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 177
四、加强科普工作,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178
第二节 农村科普工作奠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基础 178
一、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社会重视农村科普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 179
二、科技培训发展迅速,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局面 179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农村青少年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181
四、农村科普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农村科普队伍、设施、资源建设得到加强 182
五、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科普示范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183
第三节 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村科普工作问题 184
一、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技成果转化机制 184
二、缺乏完善的科普教育、培训机制,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预期人才匮乏 185
三、农村科普经费不足,缺乏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机制 187
四、农村科普工作队伍不强,服务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87
五、创新能力不够,缺乏长效科普运行机制 188
第四节 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88
一、多部门多层次联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 188
二、突出重点,创新农村科普教育机制 191
三、采取多种形式,创新科技培训机制 194
四、建立多元科普经费投入渠道,构建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投入机制 195
五、完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农村科普队伍长效机制 196
六、实施目标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197
第八章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 198
第一节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198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98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消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99
三、增加农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必然要求 199
四、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200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0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200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05
第三节 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 209
一、破除体制障碍,加快土地制度创新 209
二、增加物资资本的投入,强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物质基础 210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民增收 211
第九章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14
第一节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214
一、财政支持 214
二、信贷支持 216
三、税收支持 218
四、土地支持 218
五、信息支持 220
六、科技支持 221
七、提供法律保障 221
八、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223
九、加强部门合作 223
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24
第二节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5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界定 225
二、继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6
三、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7
四、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230
五、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减少贸易摩擦 235
第三节 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 236
一、建立系统内部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236
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241
三、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244
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