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3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0.2 研究方法 4
0.3 研究内容和框架 5
0.4 可能的创新 8
第一篇 代表性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
1 信用合作概述 11
1.1 信用合作社 11
1.2 信用合作社的原则 12
1.3 信用合作社和商业银行的关系 15
2 欧洲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7
2.1 德国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8
2.2 意大利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29
2.3 奥地利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34
2.4 芬兰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36
2.5 荷兰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42
2.6 西班牙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45
2.7 英国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48
2.8 爱尔兰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51
2.9 波兰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56
2.10 总结 63
3 北美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66
3.1 加拿大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66
3.2 美国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72
3.3 总结 96
4 亚洲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98
4.1 日本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98
4.2 印度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04
4.3 总结 109
5 大洋洲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1
5.1 澳大利亚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1
5.2 新西兰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4
5.3 总结 117
6 拉丁美洲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9
6.1 巴西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19
6.2 多米尼加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22
6.3 总结 125
7 非洲国家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28
7.1 肯尼亚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28
7.2 尼日利亚信用合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32
7.3 总结 136
8 信用合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138
8.1 信用合作制度发展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138
8.2 世界各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阶段 141
8.3 影响信用合作制度成长的有利因素 144
8.4 信用合作制度实践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48
第二篇 信用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157
9 信用合作社的内部治理 157
9.1 信用合作社的内部治理规范 157
9.2 信用合作社的内部治理及现实困境 165
10 信用合作社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 171
10.1 信用合作社产品和服务 171
10.2 信用合作社产品和服务的道义性 175
10.3 信用合作社的利率 178
11 信用合作社的规模 184
11.1 信用合作社最优规模的经济分析 184
11.2 信用合作社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 186
11.3 信用合作社的合并 192
12 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管理 194
12.1 信用风险及其管理 194
12.2 利率风险及其管理 197
12.3 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 199
13 信用合作社的内部控制 203
13.1 分析和管理风险 204
13.2 内控体系 204
13.3 监事会监督和年度审计 206
14 信用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 210
14.1 政府的制度供给 210
14.2 政府的外部监管 214
14.3 政府的支持政策 220
14.4 信用合作制度与普惠金融 222
第三篇 中国信用合作制度的探索与出路 227
15 信用合作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227
15.1 1949年前中国的信用合作实践 227
15.2 1949年后中国的信用合作实践 231
15.3 中国信用合作实践的历史启示 236
16 中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现状及问题 238
16.1 样本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概况 239
16.2 样本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现状 243
16.3 农民资金互助实践案例 256
16.4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78
17 中国农村合作性金融发展的路径探讨 281
17.1 非审慎性监管是合作金融发展初期的理性选择 281
17.2 综合性的合作模式可能更符合中国农村现状 294
17.3 限制资金互助组织的规模 297
17.4 设置资金互助组织的贷款利率上限 298
17.5 合理的制度供给是政府最好的支持 301
附录:WOCCU建议的信用社规章模板 305
参考文献 362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