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 1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组成 1
第二节 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4
第三节 血管的配布规律及其变异和异常 5
第二章 心脏的生理 6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6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3
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 21
第三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 33
第一节 概述 33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设备 33
第三节 电生理检查操作人员 34
第四节 患者准备 35
第五节 电生理导管操作技术 35
第六节 电生理刺激和测量方法 37
第七节 电生理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 40
第八节 电生理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49
第九节 窦房结功能检查 50
第十节 房室结功能检查 51
第十一节 心室内传导功能检查 53
第十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54
第十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54
第十四节 心房扑动电生理检查 55
第十五节 心房颤动电生理检查 56
第十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检查 61
第四章 心电图检查 62
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 62
第二节 心电图基础知识 65
第三节 伪差 73
第四节 常规心电图 74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 95
第六节 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特征 96
第七节 冠心病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101
第八节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122
第九节 心动过缓和逸搏心律 124
第十节 窦性停搏及窦性静止 127
第十一节 窦房传导阻滞 136
第十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 141
第十三节 心肌病 153
第十四节 心包炎 158
第十五节 房室肥大 160
第十六节 心脏瓣膜病 166
第十七节 心包积液 178
第五章 心脏影像学检查 181
第一节 心脏X线检查 181
第二节 心脏CT检查 183
第三节 心脏MRI检查 186
第六章 心脏起搏与除颤治疗 189
第七章 心脏内科疾病的介入治疗 197
第一节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197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218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25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225
第二节 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的结合 229
第三节 心血管病预防的未来 231
第九章 冠心病 232
第一节 隐性冠心病与无症状性冠心病 232
第二节 稳定型心绞痛 236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44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265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 272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279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心律失常 290
第十章 原发性高血压 304
第十一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 317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 317
第二节 期前收缩 318
第三节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22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 323
第五节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325
第六节 心房扑动 326
第七节 心房颤动 327
第八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333
第九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342
第十节 室性心动过速 343
第十二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 354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缓 354
第二节 窦房传导阻滞 355
第三节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356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57
第五节 房内传导阻滞 361
第六节 房室传导阻滞 362
第七节 室内传导阻滞 368
第八节 逸搏和逸搏心律 374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 379
第一节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379
第二节 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388
第三节 收缩性心力衰竭 393
第四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 400
第五节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403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疗法 409
第七节 左心辅助装置 413
第十四章 心脏瓣膜病 420
第一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420
第二节 二尖瓣狭窄 425
第三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433
第四节 三尖瓣狭窄 434
第五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35
第六节 主动脉瓣狭窄 439
第十五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445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 445
第二节 肺源性心脏病 455
第十六章 心肌疾病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464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464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471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 477
第四节 克山病 481
第五节 酒精性心肌病 487
第六节 围生期心肌病 490
第七节 心肌炎 493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497
第十七章 心包疾病 505
第一节 心包积液 505
第二节 心包缩窄 519
第三节 先天性心包疾病 523
参考文献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