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一 研究的背景 1
二 研究的意义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 国外研究综述 4
二 国内研究综述 9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
一 研究内容 15
二 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金融集聚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9
第一节 金融集聚的内涵 19
一 产业集聚的内涵 19
二 金融集聚的内涵 20
三 金融集聚的特点 22
第二节 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 23
一 规模经济理论 23
二 区位经济理论 24
三 新竞争优势理论 25
四 交易费用理论 26
五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7
六 金融地理学理论 27
第三章 金融集聚的测度 29
第一节 我国金融业集聚概况 29
一 银行业集聚概况 29
二 证券业集聚概况 34
三 保险业集聚概况 37
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集聚的测度 39
一 产业集聚的测度指标 40
二 我国金融业的集中度指数 44
三 我国金融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47
第三节 区域金融集聚的区位熵 49
一 省级区域金融业的区位熵 50
二 省级区域银行业的区位熵 52
三 省级区域证券业的区位熵 55
四 省级区域保险业的区位熵 57
第四节 区域金融集聚综合评价 60
一 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0
二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61
三 研究方法 62
四 实证分析 64
五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评价结果分析 67
第四章 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分析 70
第一节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0
一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70
二 空间计量的基本方法 71
第二节 省级区域金融业的空间分布 74
一 金融业空间分布 75
二 银行业空间分布 77
三 证券业空间分布 79
四 保险业空间分布 81
第三节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83
一 金融业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83
二 银行业空间相关性分析 87
三 证券业空间相关性分析 89
四 保险业空间相关性分析 92
第五章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 95
第一节 空间计量模型的分类 95
一 空间截面模型 96
二 空间面板模型 98
三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99
第二节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99
一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99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101
三 实证过程与结果 102
四 估计结果分析 104
第六章 金融集聚发展趋势的动态预测 106
第一节 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 106
一 灰色系统与灰色系统理论 106
二 灰色预测模型 108
第二节 集中度指数与基尼系数的预测 113
一 存款集中度、贷款集中度与基尼系数的灰色预测 113
二 我国整体金融集聚水平的趋势分析 116
第三节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水平的动态预测 117
一 省级区域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灰色预测 117
二 省级区域金融集聚水平的趋势分析 125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129
一 基本结论 129
二 研究展望 133
三 政策建议 134
参考文献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