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989年 3
论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
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替代?——我国现阶段进出口战略的探讨 37
论社会主义有效投资与合理投资 51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76
试论我国现阶段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123
教育经济中的几个问题 138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164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利益与动力之间的关系 172
从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看社会主义经济失衡的原因 187
社会主义资源配置机制的探讨 197
论外汇平衡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平衡的关系 212
工资攀比及其解决途径 231
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 240
“平等”与“效率”——对“收入攀比”问题的认识 255
经济学的争鸣和经济学的繁荣 263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270
论股份集资的管理 308
所有制改革和股份企业的管理 313
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的探索 334
第二次调节论 355
补课、趋同,还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任务 375
股份制是明确企业财产关系的最好形式 391
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经济改革思路的政策化 400
1990—1999年 423
环境保护与受害者的补偿问题 423
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47
经济运行机制转换与山区经济的发展 470
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 482
企业发展环境与企业家的素质 491
非均衡条件下经济增长与波动的若干理论问题 499
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 534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与协调 558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578
论效率的双重基础 599
管理、自律与道德激励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