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401
文艺和政治&艾青 401
谈谈中国新文艺的性质&欧阳凡海 402
新典型的创造&石光 405
“下乡”及其他&佛初 409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艾青 416
漫谈文艺内容的大众化问题&力军 420
民主与文学&邑洲 423
文艺底阶级性&吴伯箫 427
艺术与农村&赵树理 432
论文学中的语言问题&罗竹风 435
新时期新问题&师田手 438
论工农兵文学(一)&雪苇 444
论工农兵文学(二)&雪苇 452
论工农兵文学(三)&雪苇 460
文学&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萧殷 467
新文学写作的一些问题&俞平伯 471
语言要有生命,就要向人民学习&萧殷 473
青年文艺工作者如何与工人结合&阿英 480
创作上的几个问题&艾青 483
为工农兵&茅盾 491
谈历史剧的创作&李纶 493
关于改造旧剧问题的几个初步意见&冀中旧剧研究审查委员会 497
陕北秧歌&胡沙 500
论秧歌剧的创作和演出&艾青 503
关于秧歌剧的几个问题&水华 511
平剧改造运动杂谈(上)&萧军 516
平剧改造运动杂谈(下)&萧军 520
剧话&佛量 523
新歌舞剧的酝酿(一)&张庚 531
新歌舞剧的酝酿(二)&张庚 537
新歌舞剧的酝酿(三)&张庚 541
改进创作方法,克服公式主义&张庚 545
对当前剧作主题、人物的意见&王玉胡 551
谈旧剧改革&马彦祥 556
谈改革旧剧&秦兆阳 558
随想所及&欧阳予倩 561
关于萧军同志问题的复查结论 564
新年献辞 565
政、教泛谈 567
抚今追昔录 568
三周年“八&一五”和第六次劳动“全代大会” 571
夏夜抄之二 572
夏夜抄之三 573
“古潭里的声音”之一 574
“古潭里的声音”之四 577
斥《文化报》的谬论 585
分歧在哪里? 588
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的批评&刘芝明 592
东北文艺协会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的结论 620
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萧军问题的决定 623
关于《夏红秋》的意见&舒群 624
评《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林铣 627
关于刘俊英&严文井 630
谈写小资产阶级&陈善文 635
评《一对黑溜溜的眼睛》&草明 639
庄严的现实不容许歪曲&周立波 642
为新民主主义文艺思想原则而斗争&李雷 644
感触与联想&安危 651
关于文艺上的经验主义&胥树人 653
加强文学的时间性与战斗性&刘白羽 658
应该从生活出发,而不能从形式出发&丁玲 660
《两兄弟》座谈会的总结&刘芝明 662
关于《反“翻把”斗争》 665
《反“翻把”斗争》的创作过程&李之华 670
看了《民主青年进行曲》以后&李伯钊 672
对《刘胡兰》剧作的点滴感想&驼铃 674
关于《刘胡兰》的创作改编和演出&罗青 677
从话剧《红旗歌》说起&茅盾 681
文艺团体 687
华中文化界筹备成立文协 687
承德文化界座谈筹备成立热河文联 687
张家口文艺界联欢 688
张市文艺界筹备组文协分会 689
晋冀鲁豫文联成立 689
晋冀鲁豫边区成立文协分会 690
张市成立文协分会 690
冀鲁豫区成立文协 691
绥德分区文协成立 691
佳木斯文艺界成立文协分会 692
记鲁迅十年祭和东北文协的诞生&冯明 693
边区文联开常务理事会 695
一年的经历&王亚平 696
冀察热辽的文艺团体&《群众文艺》编辑室 699
确定今后文艺工作方针任务 华北文艺工作者集会 两区文联合并成立华北文艺界协会 702
冀鲁豫文艺界协会暂行组织简则 706
附录1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大事记(1945.8.15—1949.10.1) 708
附录2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报刊文艺资料总目 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