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委员会 1
编辑委员会 1
项目组成员 3
摘要 6
总序(钱伟长) 10
卷序(郭友中) 16
作者简介 20
1前言一我国第四个快速发展区 1
1.1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 2
1.2加快开发长江中游华中华中经济区的重要依据 5
1.3纳入“新的一轮五年”规划进行重点开发的大好时机 6
1.4把华中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第四个经济快速发展区 7
2区域界定和战略定位 9
2.1区域界定 10
2.2战略定位 14
3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6
3.1得中独优的区位优势 17
3.2水土独富的要素环境 17
3.3名列前茅的人才条件 18
3.4举足轻重的相关产业 19
3.5空间广阔的需求环境 19
3.6已见雏形的开放格局 20
3.7分合有序的经济协作区 21
3.8中心城市的经济协调会 22
4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23
4.1核心城市功能过分集中,城市功能过量同化 24
4.2城市分布尚欠完善,区域整体性不强 25
4.3产业结构低水平同化,企业竞争力欠强 25
4.4资源开发程度偏低,配置不够合理 25
4.5网络化程度不高,流通效力受制 26
4.6生态环境恶化,防灾能力不强 26
4.7区域协调发展,尚缺有效管理机制 27
5国内外同类区域的比较一参照系 29
5.1国内三个经济快速发展区的经验与启示 30
5.2国外三个经济快速发展区的经验与启示 35
6华中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44
6.1武汉在长江中游和西部开发中的地位、特征 45
6.2华中经济区在西部、在全国总体格局中的地位 46
6.3快速发展华中经济区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要求 47
6.4快速发展华中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差距、协调地区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决策 48
6.5快速发展华中经济区、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和中华文脉,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必然组成部分 49
6.6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大发展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国际成功之路 49
7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51
7.1依据分析 52
7.2生态分析 53
7.3经济分析 56
7.4社会分析 57
8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 58
8.1发挥知识经济先导作用,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 59
8.2地理区位优势向市场经济优势转化 59
8.3发挥武汉的脊梁和支点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60
8.4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0
8.5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和生态大农业,建设沿江经济走廊 60
8.6发展交通流通融通,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区域共同市场体系 61
8.7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61
8.8加速城市化、工业化,构筑长江中游地区城镇生态带 61
9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经营城市圈 63
9.1星罗棋布的城市网络和六大城市圈 64
9.2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68
10市场建设与职能转变 70
10.1突破体制性障碍,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 71
10.2开放金融市场,积极参与组建长江开发银行及长江发展基金,支持建立区域性相应机构,争取在武汉设立总部,重建国际性金融中心,支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71
10.3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鼓励跨地区资产重组,成为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带动沿江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72
10.4发展各类要素和专业市场,建立中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信息平台,稳步实现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圈 72
10.5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解放政府 72
10.6遵循经济规律,重点突破,有序发展 73
11优化资源配置与调整产业结构 74
11.1优化资源配置 75
11.2调整产业结构 78
12配套政策与社会保障 84
12.1中央给予优惠政策的构想 85
12.2长江中游华中经济区配套政策的构想 86
12.3实行特殊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87
13主要表图 89
13.1长江中游华中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 90
13.2长江中游华中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 93
13.3长江中游省会城市与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指标对照 96
13.4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城市科技实力表 96
14附录—子报告选登 97
14.1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应用 98
14.2正在崛起的中国光谷 127
14.3南水北调新方案 149
14.4术语解释 173
主要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