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引论 1
第一章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4
第一节 美国各界的认知 4
一、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5
二、美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前景的认知 6
第二节 美国的政策回应 13
一、为“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 14
二、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竞争 16
三、在大中亚地区事务上拉中国合作 18
四、适度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 19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21
一、梳理观念市场引导美方树立“共同事业”意识 22
二、打造吸引美国合作的示范工程 23
三、争取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 23
四、妥善处理好周边海洋争端 24
五、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地位 25
六、注重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合作 25
第四节 特朗普新政与“一带一路”倡议 26
一、5500亿美元基建计划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 27
二、或将利好“一带一路”倡议 27
第二章 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29
第一节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大国关系 29
第二节 澳大利亚政商两界的认知 31
一、政界 31
二、商界 34
第三节 澳大利亚公众的理解 37
一、主流媒体的评价 37
二、普通公众的理解 38
第四节 澳大利亚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39
第五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41
第三章 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44
第一节 欧盟各界的认知 44
一、批评方:扩大影响力并分裂欧洲 45
二、支持方:符合各方利益,强调互补合作 46
三、欧盟主要成员国持积极响应态度 48
第二节 欧盟的政策回应 51
一、欧洲投资计划(即“容克投资计划”) 51
二、“泛欧交通运输网”(TEN-T)建设规划 55
三、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58
四、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 61
五、英国的“北部振兴计划” 63
六、法国“十年工业振兴计划” 64
七、德国相关政策和规划 66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69
一、对欧盟政策的评价 69
二、中国关注的重点 71
第四章 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73
第一节 俄罗斯的认知 73
一、初期的疑虑甚至反对:西进? 73
二、克里米亚事件后的转折:东望 78
三、经济陷入衰退后的积极响应:创造性融入 82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政策回应 83
一、欧亚经济联盟与欧亚经济一体化 84
二、设立超前发展区扩大对外开放 87
三、设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90
四、创设东方经济论坛 93
第三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95
一、对俄罗斯政策的评价 95
二、中国关注的重点 98
第五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101
第一节 印度各界的认知与反应 102
一、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 102
二、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105
三、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107
四、印度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回应 111
第二节 印度未积极响应的原因分析 113
一、印度不甘为“响应角色”,追求战略自主 114
二、经济安全担忧导致“战略犹豫” 114
三、地缘政治的担忧 115
四、对印度洋安全的担忧 116
第三节 中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117
一、中印合作面临的有利因素 117
二、中印合作面临的挑战 120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123
一、实现“一带一路”与印度发展计划的对接 124
二、与印度建立多边主义的非正式磋商机制 125
三、强化“一带一路”经济内涵 125
四、重视中印合作中的安全因素 127
五、继续处理好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127
六、力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务实发展 128
七、积极推行公共外交,发挥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 129
第六章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131
第一节 日本各界的认知与反应 132
一、日本的解读 132
二、正面的理解 134
三、日本的担忧 135
第二节 日本反应的原因探究 137
一、中国和日本相对实力的变化 137
二、地区外大国的影响 140
三、中国和日本在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 140
第三节 日本的政策回应 144
一、加大对外援助以弱化中国的影响力 145
二、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经贸规则的谈判 147
三、对中国发起的亚投行消极应对 149
四、推动“丝绸之路外交”,遏制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 152
五、搅局海洋争端,牵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154
第四节 中国关注的重点 155
一、善意表达合作态度 155
二、加强在基础设施出口领域的合作 156
三、推动金融合作 158
四、扩大能源合作空间 158
五、加强经贸合作 159
六、强化海洋危机管控 160
后记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