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晓丹,杨峰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13173997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所有护理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本书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每个系统选择一两个重点疾病为代表进行编写。编写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避免大量知识内容的堆砌。严格遵循护理程序,按照护理程序的完整步骤进行编写。引入情景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丰富配套资源,降低学习难度。

绪论 1

0.1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1

0.1.1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1

0.1.2 儿科护理学的范畴 2

0.2 儿科的特点及护理原则 2

0.2.1 儿科的特点 2

0.2.2 儿科护理的原则 4

0.3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4

0.3.1 胎儿期 4

0.3.2 新生儿期 5

0.3.3 婴儿期 5

0.3.4 幼儿期 5

0.3.5 学龄前期 5

0.3.6 学龄期 5

0.3.7 青春期 6

0.4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6

0.4.1 儿科护士的角色 6

0.4.2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7

第1章 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9

1.1 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9

1.1.1 生长发育的规律 10

1.1.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1

1.2 生长发育的指标及其评价 12

1.2.1 生长发育的指标 12

1.2.2 生长发育的评价 15

1.3 神经心理发育 15

1.3.1 神经系统的发育 15

1.3.2 感知觉的发育 16

1.3.3 运动功能的发育 17

1.3.4 语言的发育 18

1.3.5 心理行为的发展 19

1.4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干预 22

1.4.1 体格生长发育偏离 22

1.4.2 心理行为异常 22

第2章 社区儿童保健 25

2.1 各年龄期的儿童保健 25

2.1.1 胎儿期保健 26

2.1.2 新生儿期保健 27

2.1.3 婴儿期保健 28

2.1.4 幼儿期保健 29

2.1.5 学龄前期保健 30

2.1.6 学龄期保健 31

2.1.7 青春期保健 32

2.2 意外伤害与中毒的预防 33

2.2.1 窒息 33

2.2.2 中毒 34

2.2.3 外伤 34

2.2.4 溺水与交通事故 35

2.3 智能训练与体格锻炼 35

2.3.1 抚触训练 35

2.3.2 语言训练 35

2.3.3 三浴锻炼 36

2.4 儿童计划免疫 37

2.4.1 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37

2.4.2 计划免疫程序 38

2.4.3 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40

2.4.4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41

第3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43

3.1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与护理管理 43

3.1.1 小儿门诊 44

3.1.2 小儿急诊 45

3.1.3 小儿病房 45

3.2 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 47

3.2.1 住院患儿的护理评估 47

3.2.2 住院患儿的一般护理常规 50

3.3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51

3.3.1 各年龄阶段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52

3.3.2 住院临终小儿的心理护理 54

3.4 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54

3.4.1 发热 54

3.4.2 哭闹 56

3.4.3 呕吐 57

3.4.4 腹痛 58

3.4.5 厌食 59

第4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62

4.1 小儿用药护理 62

4.1.1 小儿常用药物的选择 63

4.1.2 小儿药物应用剂量的计算 64

4.1.3 小儿用药的给药方法 64

4.2 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 65

4.2.1 操作目的 65

4.2.2 操作准备 65

4.2.3 操作步骤 65

4.3 婴儿盆浴法 69

4.3.1 操作目的 69

4.3.2 操作准备 69

4.3.3 操作步骤 69

4.3.4 注意事项 70

4.4 婴儿抚触法 70

4.4.1 操作目的 70

4.4.2 操作准备 70

4.4.3 操作步骤 71

4.4.4 注意事项 74

4.5 小儿约束法 74

4.5.1 操作目的 74

4.5.2 操作准备 74

4.5.3 操作步骤 75

4.5.4 注意事项 75

4.6 臀红护理法 75

4.6.1 操作目的 76

4.6.2 操作准备 76

4.6.3 操作步骤 76

4.6.4 注意事项 76

4.7 治疗仪器操作 77

4.7.1 保暖箱的使用 77

4.7.2 蓝光箱的使用 79

4.7.3 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床的使用 80

4.8 静脉穿刺术 82

4.8.1 头皮静脉穿刺术 82

4.8.2 股静脉穿刺术 83

4.8.3 颈外静脉穿刺术 84

第5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87

5.1 新生儿概述 87

5.1.1 新生儿的分类 88

5.1.2 高危新生儿 88

5.2 正常足月儿 88

5.2.1 正常足月儿的特点 89

5.2.2 正常足月儿的护理 90

5.3 早产儿 92

5.3.1 早产儿的特点 92

5.3.2 早产儿的护理 92

5.4 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护理 94

5.4.1 病因及发病机制 94

5.4.2 临床表现 95

5.4.3 辅助检查 96

5.4.4 治疗 96

5.4.5 护理 96

5.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 99

5.5.1 病因及发病机制 99

5.5.2 临床表现 99

5.5.3 辅助检查 100

5.5.4 治疗 100

5.5.5 护理 100

5.6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101

5.6.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02

5.6.2 临床表现 102

5.6.3 辅助检查 102

5.6.4 治疗 103

5.6.5 护理 103

5.7 新生儿脐炎患儿的护理 104

5.7.1 病因 104

5.7.2 临床表现 104

5.7.3 辅助检查 104

5.7.4 治疗 104

5.7.5 护理 104

5.8 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 105

5.8.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05

5.8.2 临床表现 106

5.8.3 辅助检查 107

5.8.4 治疗 107

5.8.5 护理 107

5.9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108

5.9.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09

5.9.2 临床表现 109

5.9.3 辅助检查 109

5.9.4 治疗 109

5.9.5 护理 110

5.10 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的护理 111

5.10.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

5.10.2 临床表现 112

5.10.3 辅助检查 112

5.10.4 治疗 112

5.10.5 护理 112

5.11 新生儿重症监护和呼吸支持治疗 113

5.11.1 新生儿重症监护 113

5.11.2 呼吸支持疗法 115

第6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18

6.1 小儿对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 119

6.1.1 小儿对能量的需求 119

6.1.2 小儿对营养素的需求 119

6.2 小儿的喂养与膳食安排 121

6.2.1 婴儿的喂养 121

6.2.2 儿童、青少年的膳食 124

6.3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 125

6.3.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125

6.3.2 肥胖症患儿的护理 129

6.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132

6.4.1 维生素D的来源及其生理功能 132

6.4.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6.4.3 临床表现 133

6.4.4 辅助检查 134

6.4.5 治疗 134

6.4.6 护理评估 135

6.4.7 护理诊断 135

6.4.8 护理目标 135

6.4.9 护理措施 135

6.4.10 健康教育 136

6.5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患儿的护理 137

6.5.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7

6.5.2 临床表现 137

6.5.3 治疗 138

6.5.4 护理评估 138

6.5.5 护理诊断 138

6.5.6 护理目标 139

6.5.7 护理措施 139

6.5.8 健康教育 139

第7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41

7.1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 141

7.1.1 解剖特点 142

7.1.2 生理特点 142

7.1.3 免疫特点 143

7.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144

7.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4

7.2.2 临床表现 144

7.2.3 辅助检查 145

7.2.4 治疗 146

7.2.5 护理评估 146

7.2.6 护理诊断 146

7.2.7 护理目标 147

7.2.8 护理措施 147

7.2.9 健康教育 148

7.3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149

7.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9

7.3.2 临床表现 149

7.3.3 辅助检查 150

7.3.4 治疗 150

7.3.5 护理评估 150

7.3.6 护理诊断 151

7.3.7 护理目标 151

7.3.8 护理措施 151

7.3.9 健康教育 152

7.4 肺炎患儿的护理 152

7.4.1 分类 152

7.4.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53

7.4.3 临床表现 154

7.4.4 辅助检查 155

7.4.5 治疗 155

7.4.6 护理评估 156

7.4.7 护理诊断 156

7.4.8 护理目标 156

7.4.9 护理措施 157

7.4.10 健康教育 158

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61

8.1 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62

8.1.1 口腔 162

8.1.2 食管 162

8.1.3.胃 162

8.1.4 肠道 162

8.1.5 肝脏 162

8.1.6 胰腺 163

8.1.7 肠道细菌 163

8.1.8 健康小儿粪便 163

8.2 口炎患儿的护理 164

8.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64

8.2.2 临床表现 164

8.2.3 辅助检查 165

8.2.4 治疗 165

8.2.5 护理评估 166

8.2.6 护理诊断 166

8.2.7 护理目标 166

8.2.8 护理措施 166

8.2.9 健康教育 167

8.3 腹泻患儿的护理 167

8.3.1 分类 167

8.3.2 病因 168

8.3.3 发病机制 169

8.3.4 临床表现 171

8.3.5 辅助检查 173

8.3.6 治疗 173

8.3.7 护理评估 174

8.3.8 护理诊断 175

8.3.9 护理目标 175

8.3.1 0护理措施 175

8.3.1 1健康教育 176

8.4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177

8.4.1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177

8.4.2 液体疗法 181

第9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87

9.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87

9.1.1 心脏的胚胎发育 187

9.1.2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88

9.1.3 正常小儿心脏、心率和血压的特点 188

9.2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护理 190

9.2.1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90

9.2.2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191

9.2.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196

9.3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197

9.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97

9.3.2 临床表现 197

9.3.3 辅助检查 198

9.3.4 治疗 198

9.3.5 护理评估 199

9.3.6 护理诊断 199

9.3.7 护理目标 199

9.3.8 护理措施 199

9.3.9 健康教育 200

第10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02

10.1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03

10.1.1 解剖特点 203

10.1.2 生理特点 203

10.2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204

10.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4

10.2.2 临床表现 204

10.2.3 辅助检查 205

10.2.4 治疗 205

10.2.5 护理评估 205

10.2.6 护理诊断 206

10.2.7 护理目标 206

10.2.8 护理措施 206

10.2.9 健康教育 207

10.3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207

10.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07

10.3.2 临床表现 208

10.3.3 辅助检查 208

10.3.4 治疗 209

10.3.5 护理评估 209

10.3.6 护理诊断 210

10.3.7 护理目标 210

10.3.8 护理措施 210

10.3.9 健康教育 211

第11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13

11.1 小儿造血及血液的特点 214

11.1.1 小儿造血的特点 214

11.1.2 小儿血液的特点 214

11.2 小儿贫血概述 215

11.2.1 贫血的分度 215

11.2.2 贫血的分类 216

11.2.3 贫血的治疗原则 217

11.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217

11.3.1 病因 217

11.3.2 发病机制 218

11.3.3 临床表现 218

11.3.4 辅助检查 219

11.3.5 治疗 219

11.3.6 护理评估 219

11.3.7 护理诊断 220

11.3.8 护理目标 220

11.3.9 护理措施 220

11.3.10 健康教育 222

11.4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222

11.4.1 病因 222

11.4.2 发病机制 223

11.4.3 临床表现 223

11.4.4 辅助检查 224

11.4.5 治疗 224

11.4.6 护理评估 224

11.4.7 护理诊断 225

11.4.8 护理目标 225

11.4.9 护理措施 225

11.4.10 健康教育 226

第12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28

12.1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28

12.1.1 脑 229

12.1.2 脊髓 229

12.1.3 脑脊液 229

12.1.4 神经反射 229

12.2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230

12.2.1 病因 230

12.2.2 发病机制 230

12.2.3 临床表现 231

12.2.4 辅助检查 231

12.2.5 治疗 232

12.2.6 护理评估 232

12.2.7 护理诊断 233

12.2.8 护理目标 233

12.2.9 护理措施 233

12.2.10 健康教育 234

12.3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235

12.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5

12.3.2 临床表现 235

12.3.3 辅助检查 236

12.3.4 治疗 236

12.3.5 护理评估 237

12.3.6 护理诊断 237

12.3.7 护理目标 237

12.3.8 护理措施 237

12.3.9 健康教育 238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40

13.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护理 240

13.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1

13.1.2 临床表现 241

13.1.3 辅助检查 242

13.1.4 治疗 242

13.1.5 护理评估 243

13.1.6 护理诊断 243

13.1.7 护理目标 244

13.1.8 护理措施 244

13.1.9 健康教育 244

13.2 糖尿病患儿的护理 244

13.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5

13.2.2 临床表现 245

13.2.3 辅助检查 246

13.2.4 治疗 246

13.2.5 护理评估 247

13.2.6 护理诊断 248

13.2.7 护理目标 248

13.2.8 护理措施 248

13.2.9 健康教育和监控 249

第14章 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护理 251

14.1 风湿热患儿的护理 251

14.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52

14.1.2 临床表现 252

14.1.3 辅助检查 253

14.1.4 治疗 253

14.1.5 护理评估 253

14.1.6 护理诊断 254

14.1.7 护理目标 254

14.1.8 护理措施 254

14.1.9 健康教育 255

14.2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255

14.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55

14.2.2 临床表现 256

14.2.3 辅助检查 256

14.2.4 治疗 257

14.2.5 护理评估 257

14.2.6 护理诊断 257

14.2.7 护理目标 258

14.2.8 护理措施 258

14.2.9 健康教育 258

14.3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259

14.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59

14.3.2 临床表现 259

14.3.3 辅助检查 260

14.3.4 治疗 260

14.3.5 护理评估 260

14.3.6 护理诊断 261

14.3.7 护理目标 261

14.3.8 护理措施 261

14.3.9 健康教育 262

第15章 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护理 264

15.1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264

15.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65

15.1.2 临床表现 265

15.1.3 辅助检查 267

15.1.4 治疗 267

15.1.5 护理评估 267

15.1.6 护理诊断 267

15.1.7 护理目标 268

15.1.8 护理措施 268

15.2 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护理 269

15.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69

15.2.2 临床表现 269

15.2.3 辅助检查 270

15.2.4 治疗 270

15.2.5 护理诊断 270

15.2.6 护理目标 270

15.2.7 护理措施 271

第16章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273

16.1 传染病概述 273

16.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74

16.1.2 传染病的病程发展 274

16.1.3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274

16.1.4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管理 275

16.2 麻疹患儿的护理 276

16.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77

16.2.2 临床表现 277

16.2.3 辅助检查 278

16.2.4 治疗 279

16.2.5 护理评估 279

16.2.6 护理诊断 279

16.2.7 护理目标 280

16.2.8 护理措施 280

16.2.9 健康教育 281

16.3 水痘患儿的护理 281

16.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81

16.3.2 临床表现 282

16.3.3 辅助检查 282

16.3.4 治疗 282

16.3.5 护理评估 283

16.3.6 护理诊断 283

16.3.7 护理目标 283

16.3.8 护理措施 283

16.3.9 健康教育 284

16.4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护理 285

16.4.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85

16.4.2 临床表现 285

16.4.3 辅助检查 286

16.4.4 治疗 286

16.4.5 护理评估 286

16.4.6 护理诊断 287

16.4.7 护理目标 287

16.4.8 护理措施 287

16.4.9 健康教育 288

16.5 猩红热患儿的护理 288

16.5.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88

16.5.2 临床表现 288

16.5.3 辅助检查 289

16.5.4 治疗 290

16.5.5 护理评估 290

16.5.6 护理诊断 290

16.5.7 护理目标 290

16.5.8 护理措施 290

16.5.9 健康教育 291

16.6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291

16.6.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92

16.6.2 临床表现 292

16.6.3 辅助检查 293

16.6.4 治疗 293

16.6.5 护理评估 293

16.6.6 护理诊断 294

16.6.7 护理目标 294

16.6.8 护理措施 294

16.6.9 健康教育 295

16.7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295

16.7.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95

16.7.2 临床表现 295

16.7.3 辅助检查 296

16.7.4 治疗 296

16.7.5 护理评估 296

16.7.6 护理诊断 296

16.7.7 护理目标 296

16.7.8 护理措施 297

16.7.9 健康教育 297

16.8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 298

16.8.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98

16.8.2 临床表现 298

16.8.3 辅助检查 299

16.8.4 治疗 300

16.8.5 护理评估 300

16.8.6 护理诊断 301

16.8.7 护理目标 301

16.8.8 护理措施 301

16.8.9 健康教育 302

第17章 常见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 304

17.1 蛔虫病患儿的护理 304

17.1.1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305

17.1.2 发病机制 305

17.1.3 临床表现 305

17.1.4 辅助检查 306

17.1.5 治疗 306

17.1.6 护理评估 306

17.1.7 护理诊断 307

17.1.8 护理目标 307

17.1.9 护理措施 307

17.1.10 健康教育 307

17.2 蛲虫病患儿的护理 308

17.2.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308

17.2.2 发病机制 308

17.2.3 临床表现 308

17.2.4 辅助检查 308

17.2.5 治疗 309

17.2.6 护理评估 309

17.2.7 护理诊断 309

17.2.8 护理目标 309

17.2.9 护理措施 309

17.2.10 健康教育 310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