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1章 家世与童年 2
溯源:安徽望江与家族交往 3
身世:寄啸山庄与十里洋场 5
我的教育——实业救国与科学救国之路 11
附《何氏族谱——何维键支系新谱(1~6代)》跋(节选) 18
第2章 从南洋模范到上海交大 32
埋头物理书与报考化学系 33
三人学习小组与课外兴趣活动 36
接触进步思想与投身实践运动 40
学习《孟子》和《左传》 50
学习和练习太极拳 53
同窗送别 57
第3章 在清华大学见习革命与学习科学 60
编办《新报》与入党 60
沧县之行 65
接触土地改革政策 70
“职业”学生 76
钱三强 78
彭桓武 81
王竹溪·余瑞璜·叶企孙·孟昭英 83
选择 85
组织宣传活动 90
对自然辩证法的兴趣 92
第4章 中宣部任职 96
点名进入中央宣传部 96
中宣部科学处的沿革与机制 99
对日丹诺夫观点的质疑“寻根问底” 10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03
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105
给陆定一讲课 107
对梁思成建筑思想的批判 110
将物理研究移植到当代科学技术问题中 113
起草中央批示 115
访苏代表团 117
第5章 重返科学工作(一) 122
近代物理研究所调研 122
参与“十二年科技规划”编制工作 125
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学习 130
应召回国 135
第6章 重返科学工作(二) 140
“调回”研究所与“请回”于敏 141
氢弹研究的“边锋传球” 143
参与支援原子弹研制 152
第7章 多领域研究 158
层子模型的建立 159
复合粒子量子场论 163
元气学说的考证 166
政治经济学再探讨 169
第8章 社会问题与个人感悟 174
关于教育的问题 175
关于伪科学的问题 180
关于科技发展的问题 184
关于科技翻译的问题 187
关于知识经济的问题 191
关于核电安全的问题 196
关于城市交通的问题 200
附录 209
何祚庥年表 210
何祚庥主要著述目录 215
人名索引 226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