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玲,赵建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2030986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讲述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手段、包括环境和环境污染概述、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等。

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1

1.2 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4

1.2.1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4

1.2.2 污染物的性质 5

1.2.3 优先控制污染物 6

1.2.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8

1.3 污染源及其监测 8

1.3.1 污染源类别及其监测(或普查) 8

1.3.2 污染源监测的法律依据 10

1.3.3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10

1.4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10

1.4.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11

1.4.2 环境监测的内涵 11

1.4.3 环境监测的特点 12

1.4.4 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 12

1.5 环境标准 13

1.5.1 环境标准的作用 13

1.5.2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4

1.5.3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5

1.5.4 环境标准的实施 16

1.5.5 水环境标准 16

1.5.6 大气环境标准 24

1.5.7 土壤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27

1.5.8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29

1.6 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31

习题与思考题 31

第2章 水质监测和分析 33

2.1 水资源和水污染 33

2.1.1 水资源 33

2.1.2 水污染 34

2.1.3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目的 34

2.1.4 监测项目的选择 35

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39

2.1.6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1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42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42

2.2.2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47

2.2.3 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52

2.2.4 水生生物监测 53

2.2.5 底质(沉积物)监测 54

2.2.6 供水系统水质监测 55

2.2.7 流量监测 56

2.3 水样采集和保存 59

2.3.1 水样类型 59

2.3.2 水样及其相关样品采集 60

2.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67

2.4 水样的预处理 69

2.4.1 样品的消解 69

2.4.2 样品分离与富集 70

2.5 适合现场监测的水质指标 76

2.5.1 温度 76

2.5.2 浊度与透明度 77

2.5.3 电导率 79

2.5.4 pH值 80

2.5.5 溶解氧 82

2.6 感官物理性质 86

2.6.1 颜色 86

2.6.2 固体物质 87

2.6.3 硬度 90

2.7 酸碱性质 91

2.7.1 水的酸度 91

2.7.2 水的碱度 92

2.8 主要阴离子 94

2.8.1 氯化物和余氯 94

2.8.2 硫酸盐与硫化物 96

2.8.3 氟化物 99

2.8.4 主要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100

2.9 有机物综合指标 102

2.9.1 化学需氧量 103

2.9.2 生化需氧量 106

2.9.3 总有机碳 110

2.9.4 有机物综合测试方法比较 112

2.9.5 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114

2.10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测定 116

2.10.1 气相色谱法 117

2.10.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1

2.11 营养性物质 130

2.11.1 含氮化合物 130

2.11.2 含磷化合物 137

2.12 痕量金属和非金属物质 138

2.12.1 痕量金属 138

2.12.2 痕量非金属 146

习题与思考题 149

第3章 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 153

3.1 概述 153

3.1.1 大气层及大气污染 153

3.1.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类型 153

3.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153

3.1.4 气体监测的标准及规范 154

3.1.5 气体污染监测的分类 156

3.2 气体监测中的采样方法 157

3.2.1 固定源采样方法 157

3.2.2 环境和室内空气采样 162

3.2.3 其他采样方法 164

3.3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 164

3.3.1 颗粒物的测定 165

3.3.2 二氧化硫的测定 169

3.3.3 氮氧化物的测定 171

3.3.4 空气中总烃的测定 173

3.3.5 空气中颗粒铅的测定 174

3.3.6 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 175

3.3.7 臭氧的测定 176

3.3.8 大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178

3.4 大气污染源监测分析方法 179

3.4.1 氨的测定 180

3.4.2 苯乙烯的测定 181

3.4.3 恶臭的测定 182

3.4.4 三甲胺的测定 184

3.4.5 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的测定 185

3.4.6 硫化物的测定 186

3.4.7 氮氧化物的测定 188

3.4.8 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189

3.4.9 苯胺类的测定 191

3.4.10 甲醛的测定 192

3.5 室内空气监测 193

3.5.1 概述 193

3.5.2 室内空气中苯的检验方法 194

3.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监测 195

3.5.4 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检验方法 196

习题与思考题 196

第4章 土壤污染监测 198

4.1 土壤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198

4.1.1 土壤污染物来源和种类 198

4.1.2 土壤标准 200

4.2 土壤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201

4.2.1 土壤污染监测项目及方法 201

4.2.2 土壤样品采集 201

4.3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与保存 203

4.3.1 土壤样品的风干 203

4.3.2 磨碎和过筛 203

4.3.3 土壤样品保存 204

4.4 土壤污染物监测 204

4.4.1 土壤污染物测定 204

4.4.2 土壤生物监测指标 209

习题与思考题 210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 212

5.1 危险废物 212

5.1.1 危险废物概述 212

5.1.2 危险废物管理及标准 213

5.1.3 危险废物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215

5.1.4 危险废物的检测方法 220

5.1.5 危险废物检测结果的判断 226

5.2 生活垃圾 226

5.2.1 城市垃圾及其分类 226

5.2.2 生活垃圾采样与样品制备 227

5.2.3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228

5.2.4 垃圾渗滤液分析 229

5.2.5 垃圾的渗漏模型试验 231

5.3 垃圾的毒理学试验 231

习题与思考题 232

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 233

6.1 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 233

6.1.1 细菌学指标检验 234

6.1.2 生物毒性基础及试验 236

6.1.3 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248

6.1.4 叶绿素测定 250

6.1.5 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测定及其活性 252

6.1.6 水中军团菌的检验 253

6.2 指示生物的环境监测 254

6.2.1 指示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 254

6.2.2 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制备 256

6.2.3 指示生物污染物测定 258

习题与思考题 264

第7章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 266

7.1 自动监测系统 266

7.1.1 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266

7.1.2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267

7.1.3 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 273

7.2 污染源在线监测 274

7.2.1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 274

7.2.2 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 275

7.3 突发性应急监测系统 276

7.3.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监测 276

7.3.2 突发性应急监测方案制定 277

7.3.3 突发性应急监测仪器 280

7.4 遥感环境监测技术 281

7.4.1 遥感技术概述 281

7.4.2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 283

7.4.3 水环境遥感监测 284

7.4.4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287

习题与思考题 289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90

8.1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述 290

8.1.1 误差 290

8.1.2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292

8.1.3 监测数据的处理 293

8.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96

8.2.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内容 296

8.2.2 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 298

8.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98

8.3.1 监测过程质量控制 298

8.3.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301

8.3.3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06

8.4 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 308

8.4.1 计量认证的内容及特点 308

8.4.2 计量认证的程序 308

习题与思考题 310

实验 311

实验一 酸度和总碱度的测定 311

实验二 化学需氧量(CODCr)的快速法测定 313

实验三 溶解氧(DO)的测定 314

实验四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316

实验五 氨氮的测定 317

实验六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319

实验七 硝酸盐氮的测定 320

实验八 氰化物的测定 321

实验九 挥发酚类的测定 323

实验十 土壤中铅、镉、汞含量的测定 325

实验十一 二氧化硫的测定 329

实验十二 氮氧化物的测定 333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