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一1879/克拉列维察、莫德林、波特沙赫、新村 1
1 童年经历 3
2 中学时代 18
1879—1890/维也纳 31
3 大学时代 33
4 青年时期的友谊 46
5 科学研究(色彩学、光学) 55
6 在施佩希特家当家教;从事歌德研究 63
7 在维也纳的学者和艺术家圈子里 71
8 关于艺术和美学的反思;在《德意志周刊》当编辑 83
9 旅居魏玛、柏林和慕尼黑 89
10 自由哲学 95
11 关于神秘主义和神秘主义者 99
12 命运问题 102
13 旅居布达佩斯和特兰西瓦尼亚;回忆施佩希特一家 107
1890—1897/魏玛 117
14 在歌德-席勒档案馆工作 119
15 会晤海克尔、特赖奇克和莱斯特纳 129
16 与学者和艺术家为伍;歌德作品集 137
17 伦理学批判 142
18 在尼采档案馆做客;尼采资料汇编 148
19 认识问题——认识的界限;在艺术家中间 157
20 魏玛的朋友圈 166
21 友谊(诺伊弗、安佐格);《歌德的宇宙观》一书问世,这是参与索菲版歌德全集工作的结晶 178
22 置身于对立中,与对立共存 186
23 道德个人主义 195
1897—1907/柏林—慕尼黑 201
24 担任《文学杂志》编辑;会晤哈特雷本、希尔巴特、韦德金德 203
25 在“自由文学协会”;柏林的戏剧生涯 211
26 对基督教表明立场;《作为神秘事实的基督教》 216
27 对世纪之交的看法;关于黑格尔、麦凯和无政府主义的思考 218
28 在工人培训学校任教 224
29 与(《未来》杂志)撰稿人和一元论者(乔尔丹诺·布鲁诺同盟)为伍 227
30 受秘传者与公众 234
31 与玛丽·封·西弗斯合作伊始 244
32 神智学与人智学 249
33 《神智学》一书的内情 258
34 精神—认识与艺术 261
35 论书籍、演讲及其公共效应 262
36 秘传指导 266
37 灵魂的成熟;1906年的巴黎演讲 269
38 1907年的慕尼黑神智学大会 274
后记 279
附录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