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语法 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0161701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功能主义理念为基础,通过对口语和书面语材料的考察,讨论共时差异背后的演变机制和功能动因,探求汉语里语法化的语用条件和语用化的句法-语义条件。本书主要关注以下六方面问题:(1)背景信息的句法特征;(2)主句述谓语的去范畴化;(3)指称功能扩展与去指称化;(4)词类的活用与转类;(5)句法成分的语用化;(6)语体特征与语法特征。全书分十九章讨论了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的浮现。从共时差异角度看,这些功能浮现的条件有些与语法化研究所揭示的历时演变规律具有一致性,比如,从演变机制看,类推、高频效应等,都是重要的演变机制。另一方面,着眼于共时差异的观察,从自然口语材料入手,结合跨语体分析,能够发现不同于单纯历时视角的规律。

第一部分 背景信息的句法表现 1

第一章 反指零形主语小句与描写性关系小句的背景化功能 3

1.0引言 3

1.1 背景信息与句法整合 4

1.2 反指零形主语小句 6

1.3 描写性关系小句 14

1.4 功能与形式 19

1.5 小结 21

第二章 “V着”小句与背景信息 24

2.0引言 24

2.1 “着”的性质 25

2.2 “V着(NP)”的依附性特征 28

2.3 前景、背景与时体 33

2.4 小结 36

第三章 关系小句的语序 38

3.0 引言 38

3.1 前置关系小句的“简单结构限制” 39

3.2 后置关系小句 43

3.3 口语中的特殊后置关系小句 47

3.4 前置与后置的语义-功能差异 51

3.5 小结 53

第二部分 主句述谓语的去范畴化 55

第四章 从认证义动词到语用标记 57

4.0 引言 57

4.1 去范畴化 58

4.2 内部差异 65

4.3 虚化条件 73

4.4 小结 79

第五章 从言说动词到从句标记 82

5.0引言 82

5.1 从言说动词到标句词 84

5.2 从言说动词到非现实情态从句标记 91

5.3 演变动因和机制 95

5.4 小结 98

第六章 从情态助动词到饰句副词 101

6.0引言 101

6.1 位置游移 101

6.2 语义磨损 105

6.3 句法属性 110

6.4 小结 114

第三部分 指称功能扩展与去指称化 117

第七章 指示词的篇章功能与冠词用法的浮现 119

7.0引言 119

7.1 “指示词+名词”的篇章-语义属性 120

7.2 指示词功能的扩展 124

7.3 “这”“那”虚化的不对称 132

7.4 “一”的不定冠词用法 137

7.5 小结 140

第八章 行为指称与话题结构 144

8.0 引言 144

8.1 指称形式与指称属性 145

8.2 话题延续性 148

8.3 两种行为指称形式的来源 156

8.4 小结 161

第九章 人称代词的功能扩展与去指称化 163

9.0 引言 163

9.1 指称功能的扩展 164

9.2 去指称化 170

9.3 去指称化与直指系统的对应性 176

9.4 小结 179

第十章 “里”从空间表达到时间表达 182

10.0 引言 182

10.1 意义和用法 183

10.2 使用限制 187

10.3 “里”的句法性质 189

10.4 “里”的虚化轨迹 191

10.5 小结 195

第四部分 词类的活用与转类 199

第十一章 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 201

11.0 引言 201

11.1 “转类辞”的浮现意义 201

11.2 名词动用的两种意义 203

11.3 修辞性转类的解读 207

11.4 修辞性转类的特点 210

11.5 小结 213

第十二章 儿化的形态和语义 215

12.0 引言 215

12.1 儿化词的来源 216

12.2 自指和转指 219

12.3 儿化的个体化功能 222

12.4 小结 227

第十三章 儿化词语阴平变调的语法意义 229

13.0 引言 229

13.1 状态形容词与副词之别 230

13.2 阴平变调的扩散 233

13.3 阴平变调的动因 236

13.4 正在发生的演变 238

13.5 小称与大称 240

13.6 小结 244

第五部分 句法成分的语用化 247

第十四章 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249

14.0 引言 249

14.1 连词的语义弱化 250

14.2 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 255

14.3 不对称性分布 265

14.4 小结 268

第十五章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271

15.0 引言 271

15.1 连词在毗邻语对的特殊分布 271

15.2 连词的浮现义 274

15.3 言域用法与话语标记用法 281

15.4 影响功能解读的篇章因素 282

15.5 小结 285

第十六章 “是不是”从疑问标记到话语标记 287

16.0 引言 287

16.1 在对话中的主要用法 289

16.2 线性位置与信疑程度 293

16.3 疑问标记的互动功能及其虚化 298

16.4 小结 300

第六部分 语体特征与语法特征 303

第十七章 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 305

17.0引言 305

17.1 现有关于语气词语音变异形式的分析 305

17.2 不能从语流音变得到解释的用例 308

17.3 分布差异 312

17.4 清末民初的北京话 319

17.5 施为性及其句法效应 324

17.6 小结 327

第十八章 语体特征对句法的塑造 328

18.0引言 328

18.1 在线生成的编码特点 330

18.2 功能类型 335

18.3 共时系统中的句法选择 337

18.4 语体因素在语法演变中的作用 342

18.5 小结 346

第十九章 语体特征的句法语义表现 347

19.0 引言 347

19.1 句法特征的语体分布差异 348

19.2 句法限制的语体相对性 351

19.3 语义解读的语体依赖性 353

19.4 小结 357

第二十章 结语 360

20.1 功能扩展与结构浮现 361

20.2 语法范畴的浮现 363

20.3 语用功能的浮现 363

20.4 语音弱化 364

20.5 语音强化 365

20.6 类推机制与重新分析 367

20.7 高频效应 368

参考文献 371

术语索引 410

后记 421

专家评审意见&陶红印 422

专家评审意见&毕永峨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