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口腔种植篇 2
第一章 概述 2
第一节 口腔种植学研究概况 2
第二节 口腔种植修复展望 7
第二章 材料学 8
第一节 牙种植体分类 8
第二节 牙种植体基本组成 10
第三节 牙种植体系统 11
第四节 颅面种植体 13
第五节 骨组织替代材料 14
第六节 生物膜材料 21
第三章 口腔种植的生物力学基础 28
第四章 种植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4
第一节 全身评估 44
第二节 局部条件评估 48
第三节 具体适应证 50
第五章 评估与准备 53
第一节 接诊和评估 53
第二节 检查 54
第三节 术前准备 59
第六章 口腔种植的放射学诊断 63
第一节 概述 63
第二节 根尖放射线片 63
第三节 曲面体层放射线片 64
第四节 螺旋CT扫描 66
第五节 锥形束CT扫描 67
第七章 口腔外科种植手术 74
第一节 基本原则 74
第二节 种类 75
第三节 器械 76
第四节 术前检查 78
第五节 外科治疗方案 79
第六节 术前准备 80
第七节 牙种植体植入术 81
第八章 种植二期手术与软组织处理 88
第一节 二期手术 88
第二节 处理原则 90
第三节 处理技术 93
第九章 即刻种植和即刻负载 95
第一节 即刻种植 95
第二节 即刻负载 101
第三节 即刻种植材料的应用 110
第十章 种植义齿修复 115
第一节 设计原则 115
第二节 设计 119
第三节 不同类型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 121
第四节 修复加载时机的选择 127
第五节 修复工艺技术 130
第六节 种植义齿修复 135
第十一章 预后和评价 152
第一节 种植修复成功的标准 152
第二节 种植成功的要素 154
第三节 并发症及其防治 157
第十二章 护理和维护 167
第一节 口腔种植前后的护理 167
第二节 种植修复完成后的维护 169
第十三章 骨增量技术 172
第一节 骨移植技术 172
第二节 骨挤压技术 174
第三节 上颌窦提升术 175
第四节 骨牵引术 178
第五节 引导骨组织再生 179
第六节 骨劈开术 181
第十四章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 182
第一节 手术导航技术概述 183
第二节 关键技术 187
第三节 软件模块的开发及其相关算法 195
第二篇 牙周疾病篇 198
第十五章 牙龈病 198
第一节 菌斑性龈炎 198
第二节 青春期龈炎 203
第三节 妊娠期龈炎 205
第四节 白血病龈病损 206
第五节 药物性牙龈肥大 208
第六节 遗传性龈纤维瘤病 211
第七节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212
第八节 龈乳头炎 215
第九节 剥脱性龈病损 216
第十节 浆细胞龈炎 219
第十一节 牙龈瘤 219
第十六章 慢性牙周炎 221
第一节 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原理 221
第二节 慢性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223
第三节 牙周病的活动性 229
第四节 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230
第五节 慢性牙周炎的分型和分度 232
第六节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233
第十七章 侵袭性牙周炎 237
第一节 命名的历史背景 237
第二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流行情况 238
第三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238
第四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239
第五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分型和临床特点 240
第六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 241
第七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243
第十八章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246
第一节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246
第二节 Down综合征 248
第三节 家族性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症 249
第四节 粒细胞缺乏症 250
第五节 白细胞功能缺陷 251
第六节 糖尿病 252
第七节 艾滋病 254
第十九章 根分叉病变 256
第一节 发病因素 25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58
第三节 治疗原则 260
第四节 手术治疗 261
第二十章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265
第一节 牙周组织和牙髓的交通 265
第二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类型 268
第三节 治疗原则 271
第二十一章 牙周炎的其他伴发病变 273
第一节 牙周脓肿 273
第二节 牙龈退缩 277
第三节 牙的病理性移位 280
第二十二章 呼气异味 282
第一节 流行病学 282
第二节 分类 282
第三节 病因及影响因素 283
第四节 检查方法 285
第五节 诊断 286
第六节 治疗原则 287
第二十三章 牙周医学 289
第一节 牙周医学简史 289
第二节 牙周感染的特点 290
第三节 牙周感染与全身健康的关联和可能的病理机制 291
第四节 展望 297
第二十四章 牙周病的预后 299
第一节 影响预后判断的因素 299
第二节 牙龈病的预后 302
第三节 牙周炎的预后 303
第四节 基础治疗后的对预后再评估 304
第三篇 牙周病治疗篇 306
第二十五章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306
第一节 牙周治疗的目标 306
第二节 治疗程序 307
第三节 伴有全身疾病患者的牙周治疗原则 309
第二十六章 牙周基础治疗 314
第一节 菌斑控制 314
第二节 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320
第三节 清除菌斑滞留因素 330
第四节 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组织愈合及效果评价 331
第五节 ?治疗 333
第六节 食物嵌塞的?治疗 337
第二十七章 咬合创伤及?治疗 340
第一节 咬合创伤的概念及相关的名称 340
第二节 咬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 340
第三节 咬合检查和咬合创伤的指征 342
第四节 松动牙的临床评估 343
第五节 ?治疗的原则与松动牙的处理 344
第六节 食物嵌塞的临床处理 345
第二十八章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346
第一节 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346
第二节 全身抗微生物治疗 349
第三节 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 357
第四节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358
第二十九章 牙周手术治疗的总则 365
第一节 牙周手术治疗的目的 366
第二节 牙周手术治疗的时机及适应证 367
第三节 牙周手术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368
第四节 牙周敷料 370
第三十章 牙周病的维护治疗和预防 372
第一节 牙周维护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372
第二节 牙周维护治疗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373
第三节 种植修复患者的支持治疗 375
第四节 牙周维护治疗间隔期的确定及时间分配 376
第五节 牙周病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在维护治疗中的特殊意义 377
第六节 维护治疗期全科医师和牙周专科医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79
第七节 牙周病长期疗效的评估 379
第八节 牙周病的预防 380
第三十一章 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 382
第一节 修复体的设计应有利于牙周健康 383
第二节 牙周炎患者修复治疗的时机 385
第三节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85
第四节 正畸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386
参考文献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