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21世纪中国诗歌发展概况 2
二、21世纪中国诗歌面临的历史语境 14
三、21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23
第一章 传播方式的变革与诗歌创作的“新热潮” 37
第一节 诗歌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 41
一、诗歌的网络化生存 43
二、网络诗歌的新气象 51
三、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58
第二节 纸媒诗歌刊物的蜕变与实验 63
一、传统诗歌刊物的艰难处境 64
二、办刊策略的转变 67
三、民刊的合流和实验性创作 74
第三节 传播新格局下的诗歌生态 83
一、诗歌传播格局的变化 84
二、网络开辟的广阔空间 87
三、诗歌选本的“经典化”努力 96
第二章 诗歌主体身份认同 105
第一节 女性诗歌的热潮与性别认同 109
一、“新红颜写作” 111
二、性别视角与立场的变化 115
三、创作中的困惑与迷失 125
第二节 “代际”写作中的身份认同 129
一、“60后”诗人群的认同焦虑 134
二、“70后”诗人群的认同变异 144
三、“80后”诗人群的认同多样化 148
第三节 “地域诗学”:地域文化与身份认同 153
一、“向西去大理”:雷平阳诗中的云南情结 158
二、“雪国列车”:张曙光诗中的东北情怀 161
三、“梦里敦煌”:古马诗中的甘肃记忆 164
第三章 “新及物写作”:诗歌与世界的互动 169
第一节 诗歌创作中的“及物”倾向 172
一、“及物”写作与现实主义诗歌基因传承 173
二、社会问题的切实关注 178
三、日常经验抒写的智性提升 182
第二节 “打工者”诗歌 187
一、来自“打工者”的底层写作 188
二、都市与乡村之间的时代哀歌 193
三、“打工诗歌”的艺术转变 198
第三节 “地震诗歌”现象反思 206
一、时光沉淀下的挽歌 208
二、沉痛背后的“轻浮” 212
三、被高估的“转折” 216
第四章 自由诗艺的探索与实践 221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新内涵 225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借鉴 227
二、现代诗歌意象的拓展 235
三、意象转变的心理机制 242
第二节 诗歌叙事的大量涌现 247
一、21世纪诗歌叙事的可能 248
二、诗歌叙事技巧新变 253
三、“狂欢化”叙事的隐忧 260
第三节 “口语诗歌”的新形态 265
一、诗歌和语言的共同选择 267
二、“口语入诗”的新尝试 272
三、被夸大的“口语危机” 278
第五章 诗歌接受与诗歌批评 283
第一节 诗歌接受的“窘境” 287
一、诗歌“经典化”焦虑 290
二、大众接受中的诗歌“事件化” 297
三、对诗歌精神的不同理解 302
第二节 诗歌批评面临的挑战 309
一、诗歌标准:迷惑中的建构 311
二、诗歌评奖的“信任危机” 318
三、批评的立场、频率与尺度 323
结语 329
一、21世纪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 330
二、诗学建构的新成就 333
三、当下诗歌发展的不足与展望 335
参考文献 338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