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现代企业制度基础理论 1
(一)企业、法人基础理论 1
企业 1
企业法人 1
企业集团 1
企业群体 2
企业环境 2
企业精神 2
企业制度 2
企业形象 2
法人的概念 3
法人的特征 3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3
法人的意义 5
法人的分类 6
(二)产权制度基础理论 11
产权 11
产权主体 11
产权客体 11
产权功能 11
产权界定 12
产权转让 12
产权处置 12
产权拍卖 12
产权登记 13
产权转让市场 13
产权拍卖市场 13
技术转让市场 13
两权分离 13
经营机制 14
投资主体 14
企业破产 14
企业兼并 15
租赁市场 15
国有资产 15
资产评估 15
(三)公司制度基础理论 17
公司 17
股份制度 17
股份制企业 17
股份合作制 18
公司债券 18
股本三原则 18
无限责任公司 19
有限责任公司 19
股份有限公司 20
国有独资公司 20
两合公司 21
控股公司 21
上市公司 21
跨国公司 22
股份 22
股票 22
股本 23
股东 23
股权 24
股权证 24
股利 24
股东权益 25
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25
B种股票 26
国家股 26
国家法人股 26
法人股 27
个人股 27
外资股 27
普通股 27
优先股 28
干股 29
附权股 29
所得股 29
增股 29
股息 30
红利 30
股票价格 30
股价指数 31
股份转让 32
股份发行人 33
股份银行 33
(四)经营管理基础理论 34
经营 34
经营职能 34
经营目标 34
经营结构 35
经营组织 35
经营要素 35
经营风险 36
经营思想 36
经营方针 37
经营决策 37
经营分析 37
经营成果评价 37
管理 37
企业管理 38
管理信息系统 39
企业管理制度 40
企业管理现代化 41
生产管理 41
生产线 42
自动化生产 42
生产计划 43
生产提前期 43
生产周期 43
物资管理 44
通用设备 44
专用设备 44
生产能力 45
质量管理 45
产品质量 45
质量成本 45
企业素质 46
企业领导制度 46
管理幅度 46
集权模式 47
分权模式 48
直线制 48
职能制 49
直线参谋制 49
直线职能参谋制 50
事业部制 50
矩阵制 50
多维制 51
经理 51
厂长 52
总工程师 53
总会计师 53
劳动关系 54
人事制度 55
劳动合同制 55
劳动力市场 56
固定工制度 57
临时工制度 58
劳动定额 58
定员 59
劳动强度 59
出勤率 59
劳动争议 60
工资制度 60
工资标准 60
工资基金 60
工资水平 60
基本工资 61
实际工资 61
附加工资 62
工龄 62
社会保险制度 62
失业保险 63
养老保险 64
工伤保险 64
医疗保险 65
职工福利制度 65
劳动保护 66
人事考核 66
(五)宏观经济管理基础理论 67
经济管理 67
管理的职能 67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68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 69
经济杠杆 70
财政 70
财政管理体制 70
国家预算 71
国家决算 71
国民生产总值 72
国民生产净值 72
国民收入 72
金融管理 73
有价证券 73
外汇 74
汇率 74
外汇管制 74
套汇 75
逃汇 75
对外贸易 76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76
国际结算 76
固定资产投资 77
企业经营权 77
经济合同 78
经济仲裁 78
经济信息 79
电子计算机 79
计算机管理系统 79
财经法纪 79
经济犯罪 80
受贿 80
法律行为 80
法律责任 81
法律事实 81
法定代表人 81
代理 82
行政复议 82
行政诉讼 83
具体行政行为 84
抽象行政行为 84
民事权利 84
经济法律关系 85
拍卖 85
(六)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87
财务 87
企业财务通则 87
财务管理 87
财务计划 88
财务预算 88
财务决算 88
财务状况 89
财务成果 89
财务会计 89
财务监督 90
会计 90
会计学 91
会计法 91
会计师 91
会计职能 92
会计对象 93
会计任务 93
会计准则 94
会计原则 95
会计制度 96
会计责任 97
会计假设 97
会计凭证 98
会计账簿 99
会计科目 99
会计分录 100
会计报表 100
收付实现制 100
权责发生制 101
永续盘存制 101
实地盘存制 101
账户 101
复式记账法 102
借贷记账法 102
资金收付记账法 102
增减记账法 103
记账规则 103
结账 104
结算方式 104
结算账户 104
结算原则 105
票据 105
支票 106
发票 106
本票 106
汇票 107
背书 107
贴现 107
贴现值 108
贴现息 108
贴现率 108
历史成本 109
边际成本 109
变动成本 109
固定成本 109
资产 110
流动资产 110
短期投资 110
存货 111
长期投资 111
固定资产 111
固定资产原值 112
固定资产净值 112
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112
固定资产折旧 112
平均年限法 113
工作量法 113
加速折旧法 113
无形资产 113
专利权 113
商标权 114
非专利技术 114
商誉 114
版权 114
土地使用权 114
递延资产 114
负债 114
流动负债 115
长期负债 115
所有者权益 115
实收资本 115
资本公积 115
盈余公积 116
未分配利润 116
收入 116
费用 116
制造成本 116
期间费用 117
管理费用 117
财务费用 117
销售费用 117
利润 118
利润分配 118
资产负债表 118
损益表 118
财务状况变动表 118
(七)税收征管基础理论 119
税收 119
纳税人 119
课税对象 119
税目 119
税率 119
纳税环节 120
税收减免 120
增值税 120
消费税 121
营业税 121
企业所得税 12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21
个人所得税 121
资源税 12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122
土地增值税 122
房产税 122
车船使用税 122
土地使用税 122
印花税 123
股票交易税 123
城乡维护建设税 123
税收征管 123
税务登记 123
纳税申报 124
税务检查 124
欠税 124
偷税 124
抗税 124
骗取出口退税 124
(八)审计监督基础理论 125
审计 125
审计学 125
审计法 125
审计性质 126
审计对象 126
审计职能 126
审计的作用 127
审计监督原则 127
审计标准 128
审计主体 129
审计客体 129
审计管辖 129
审计组织体系 130
国家审计 130
内部审计 130
社会审计 131
审计分类 131
报送审计 131
就地审计 132
事前审计 132
事中审计 132
事后审计 132
后续审计 133
行业审计 133
委托审计 133
审计程序 134
审计计划 134
审计方案 134
审计工作底稿 135
审计报告 135
审计决定 136
审计意见书 136
审计定性 136
审计行政复议 137
审计管理 137
审计信息 138
审计证据 139
审计方法 139
顺查法 139
逆查法 140
审阅法 140
核对法 140
盘点法 141
量本利分析法 142
指标对比法 142
成本效益分析法 142
决策分析法 143
统计抽样法 143
三E审计 144
五E审计 144
财政审计 145
财务审计 146
经济责任审计 146
经济效益审计 146
财经法纪审计 147
第二编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实务 149
一、现代企业的设立 149
(一)国有企业的设立 149
设立国有企业的条件 149
设立国有企业的项目建议书 150
设立国有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50
设立国有企业的设计文件 151
国有企业设立的登记 152
(二)城乡集体企业的设立 155
城镇集体企业设立的条件 155
设立城镇集体企业的审批 156
城镇集体企业章程 157
乡镇集体企业的设立条件 157
设立乡镇集体企业的审批 157
(三)私营企业的设立 158
设立私营企业的资格 158
设立私营企业的条件 159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类型的私营企业,对股东人数和注册资本的规定 160
设立私营企业的审批 161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的章程 163
设立合伙企业的条件 164
设立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 164
合伙企业合伙人的出资 165
设立合伙企业的审批 165
(四)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66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166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程序 167
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 168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协议(合同) 168
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营业计划 169
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 170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方式 171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申请书 173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登记 173
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证明书 174
(五)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75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 175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及程序 176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书 176
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78
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 179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179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出资 181
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 183
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的审批 184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募股的招股说明书 186
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股份 187
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大会 189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登记 190
(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 191
我国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原则 191
我国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行业和范围 192
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一般程序 193
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项目建议书 19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资协议 19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资合同 196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章程 197
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 198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19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 20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 202
(七)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 204
我国允许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行业 204
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审批 204
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项目建议书 205
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6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协议 206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 207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章程 208
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工商登记 211
(八)外资企业的设立 211
设立外资企业的条件 211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 212
设立外资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13
外资企业的章程 214
设立外资企业的审批 214
外资企业的登记 215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216
(一)现代企业经营 216
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 216
确立正确的经营方针 218
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 220
按步骤进行经营决策 222
认真进行经营分析 223
客观评价经营成果 225
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 226
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 227
制定具体经营形态战略 229
(二)现代企业管理 232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职能 232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结构 234
建立健全生产系统 238
采用合理的生产单位组织形式 240
生产计划管理 241
合理确定生产间隔期 243
正确进行生产形态分类 244
加强物资管理 245
加强生产管理 248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251
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256
提高企业素质 257
现代企业领导制度 258
科学设置管理层次 260
合理设置职能科室 261
现代企业规章制度 262
现代企业的计量管理 264
现代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265
现代企业的劳动管理 266
现代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285
三、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 288
(一)市场营销的作用 288
(二)市场营销的职能 289
交换职能 289
物流职能 289
便利交换和物流的职能 289
(三)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290
生产观念 290
产品观念 290
推销观念 291
市场营销观念 291
社会营销观念 291
(四)挖掘市场潜力 291
理论公式法 291
市场累加法 292
购买力指数法 292
(五)建立市场营销系统 292
(六)建立市场营销战略 293
目标市场的选择 293
竞争性分析 293
确定市场营销组合 293
(七)加强市场营销管理 294
市场机会的分析和评价 294
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及措施 294
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方式 295
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295
(八)积极开展市场分析 295
整个市场 295
竞争对手情况 296
企业本身的发展 296
环境分析 296
(九)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296
(十)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297
优势攻击型的竞争策略 297
开拓创新型的竞争策略 297
收退求生型的竞争策略 298
降低成本策略 298
灵活应变策略 298
产品的逆向竞争策略 298
非价格竞争策略 298
市场填空策略 298
(十一)认真搞好市场预测工作 299
市场预测的主要作用 299
市场预测的主要内容 300
市场预测的步骤 300
市场预测的方法 300
(十二)市场营销组织 302
市场营销组织的特征 302
市场营销组织机构的类型 303
市场营销组织的模式 303
(十三)市场营销控制 305
确定应对哪些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控制 305
设置控制目标 305
建立一套能测定营销结果的衡量尺度 305
确立控制标准 305
分析偏差原因 305
采取改进措施宜尽快 306
(十四)新产品开发 306
新产品的开发方式 306
开发新产品的原则 306
新产品的开发程序 307
新产品开发组合策略 309
(十五)国际市场营销 309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 309
国际市场营销决策 313
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316
四、现代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320
(一)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320
(二)国际经济合作 320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 320
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 321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方式 32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程序 322
(三)国际投资 323
国际投资的种类 323
国际投资的作用 323
(四)利用外资 324
利用外资的方式 324
利用外资的作用 324
利用外资要注意的事项 325
利用外资的规模 325
(五)国际贸易 326
国际贸易的特点 326
经营国际贸易应具备的条件 326
国际贸易的种类 327
(六)了解和掌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30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构成内容 330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331
多边贸易谈判 332
(七)自由贸易区 336
(八)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337
(九)世界贸易中心 338
(十)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339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内容 339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作用 340
五、现代企业的证券交易 341
(一)股息与红利 341
股息与红利的内容 341
股息红利的分配程序 341
(二)债息 342
(三)获利率 343
(四)本益比 343
(五)本利比 344
(六)股价指数 344
股价平均数 344
股价指数 345
(七)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 345
(八)道·琼斯股价平均数 346
(九)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综合指数 347
(十)日经股票价格平均数 348
(十一)恒生指数 348
(十二)股票价格 349
股票的面值 349
股票的账面价值 349
股票的清算价值 349
股票的内在价值 350
(十三)证券行情表 350
代码 350
证券名称 351
前收盘价 351
开盘价 351
收盘价 351
最高价和最低价 351
涨跌数 351
最高买入价和最低卖出价 352
成交量 352
(十四)证券交易市场 352
(十五)证券交易所 352
完全公开原则 354
防止背信原则 354
(十六)证券商 354
(十七)证券经纪人 355
(十八)证券自营商 358
(十九)证券公司 359
(二十)证券上市 360
上市申请 361
上市审核 362
商定上市日期 362
(二十一)开盘与收盘 363
开盘 363
收盘 363
(二十二)场外交易 363
(二十三)场内交易 364
(二十四)委托交易 366
当面委托 366
电话委托 366
书面委托 367
(二十五)除权 367
无偿配股 367
有偿认股 367
有偿认股与无偿配股 367
(二十六)除息 368
(二十七)期权 368
期权的有效期限 369
协定价格 369
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369
期权费 369
(二十八)期货合约 370
(二十九)期权交易 371
同价对敲 371
异价对敲 371
同价二敲进一敲出 371
同价二敲出一敲进 371
(三十)交易保证金 372
初始保证金 372
维持保证金 372
(三十一)信用交易 374
融资购买股票的程序 374
卖空交易股票 375
(三十二)现货保证金交易 376
(三十三)开户 377
(三十四)过户 378
(三十五)竞价 379
(三十六)交割 380
现金交割 380
次日交割 380
第二天交割 380
例行交割 380
(三十七)停牌 381
(三十八)停板 382
(三十九)认股权证 383
(四十)证券投资要素 383
投资收益 383
投资风险 384
时间 384
(四十一)买空与卖空 385
买空 385
卖空 385
(四十二)股市周期 385
低迷期 386
初升段 386
反动期 386
主升期 386
末升段 386
初跌期 387
反弹期 387
主跌段 387
(四十三)牛市与熊市 387
(四十四)证券投资分析 388
(四十五)证券投资时机 389
(四十六)选股 390
公司的经济效益 390
红利和股息水平 391
资产积累情况 391
市盈率 391
国家经济政策 391
公司股本的大小 392
投资者自身的素质 392
特定情况下的选择技巧 392
六、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 394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39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39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 395
资本金筹集 401
其他资金筹集 403
管理流动资产 406
管理固定资产 409
管理无形资产 410
管理营业收入 411
管理成本费用 412
管理国有资产 420
(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 427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27
会计分录的编制 428
会计凭证的填制 428
会计凭证的审核 429
序时账的设置和登记 430
分类账的设置和登记 431
记账中差错的查找和更正 432
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 434
库存现金的核算与管理 435
银行结算的种类 436
银行存款的核算与管理 439
同银行对账 440
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441
短期投资的核算 443
应收账款的核算 445
坏账准备的核算 445
应收票据的核算 446
预付账款的核算 447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448
购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448
材料的核算 450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452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453
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的核算 454
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456
自制半成品的核算 457
产成品的核算 458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核算 460
待摊费用的核算 460
商品采购业务的核算 460
库存商品的核算 462
加工商品的核算 464
长期投资的核算 465
固定资产的核算 467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469
在建工程的核算 469
无形资产的核算 471
递延资产的核算 472
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 472
流动负债的核算 474
长期负债的核算 478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481
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 484
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488
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 489
产品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489
期间费用的核算 490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491
汇兑损益的核算 491
调剂外汇的核算 492
七、现代企业纳税管理 494
(一)增值税 494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494
增值税的计算 494
(二)消费税 495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495
消费税的计算 495
(三)营业税 496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496
营业税纳税额的计算 497
(四)企业所得税 498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498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499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 501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算 501
(五)个人所得税 504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504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 508
(六)资源税 510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510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11
(七)土地增值税 512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512
土地增值税税额的计算 513
(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1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税范围 51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额的计算 515
(九)城乡维护建设税 517
城乡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517
城乡维护建设税税额的计算 517
(十)土地使用税 517
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517
土地使用税税额的计算 517
(十一)印花税 518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518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18
(十二)车船使用税 519
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519
车船使用税税额的计算 520
(十三)房产税 521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521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21
(十四)股票交易税 522
股票交易税的征税范围 522
股票交易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22
(十五)教育费附加 522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 522
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522
第三编 现代企业的基础建设工作 524
一、现代企业的基础工作 524
(一)现代企业基础工作的意义 524
(二)现代企业基础工作的内容 524
标准化工作 524
定额工作 526
信息工作 527
计量工作 528
以其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建设 529
基础教育工作 529
二、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 531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531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531
工作的及时性与灵活性 531
群众性 531
相对的独立性 531
内部审计的依据 531
内部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主 532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 532
监督职能 532
评价职能 532
(四)内部审计的职责 532
(五)内部审计的任务 533
(六)内部审计的职权 533
(七)内部审计的原则 534
独立审计原则 534
客观性原则 534
群众性原则 534
政策性原则 534
(八)内部审计机构 535
(九)内部审计人员 535
(十)内部审计标准 536
(十一)国际内部审计标准 536
(十二)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 537
(十三)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537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联系 537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区别 538
(十四)内部审计与会计检查的区别 539
(十五)内部审计的管理 539
责任制度 539
审计计划 540
工作标准 540
档案管理 540
人员培训 540
(十六)内部审计的依据 540
法律法规 541
规章制度 541
经济技术标准 541
(十七)内部审计的程序 541
(十八)内部审计的种类 542
按审计项目划分 542
按审计对象划分 542
按审计时期划分 542
按审计范围划分 542
按审计方式划分 543
按审计方法划分 543
按审计阶段划分 544
(十九)内部审计的方法 544
预测审计法 544
可行性分析法 544
抽样检查法 544
账户分析法 545
报表分析法 545
比较分析法 545
审计鉴定法 545
审计查询法 545
量本利分析法 545
ABC分析法 546
价值工程分析法 546
(二十)内部财务收支审计 546
(二十一)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547
(二十二)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547
(二十三)内部经济合同审计 548
(二十四)内部控制系统评价 548
(二十五)内部审计的审计调查 549
三、企业的外部环境与管理 550
(一)社会、企业、管理 550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 550
管理是企业的一个机能 550
社会、企业、管理是系统关系 552
(二)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552
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 552
现代企业环境分析 554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557
企业的工作环境 558
企业管理的应变 559
(三)现代企业要对社会尽责 560
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尽责 560
向社会尽责 561
向用户、消费者尽责 561
向协作单位尽责 561
四、社会审计实务知识 563
(一)注册会计师的受托责任 563
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 563
保密责任 563
不能按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取费用的高低 563
(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564
(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564
(四)验资的主要方法 565
审阅法 565
核对法 565
查询法 566
盘点法 566
制度遵守性检查 566
数据真实性检查 566
(五)设立新企业的验资 566
(六)企业变更登记的验资 567
(七)无形资产投资的验资 568
对投资者以场地使用权投资的验证 568
对投资者以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投资的验证 568
(八)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569
收益现值法 569
重置成本法 570
现行市价法 570
清算价格法 570
(九)验资报告 570
范围段 571
意见段 571
说明段 571
(十)资产评估报告 571
正文的内容 572
附件的内容 573
(十一)股份公司股票上市审计 573
审查上市的股份数 573
审查股东资本额 573
审查利润额 574
审查股息情况 574
审查股份分布情况 574
审查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574
(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审计 574
合法性原则 575
真实性原则 575
(十三)企业承包经营兑现审计 576
(十四)企业破产资财审计 577
五、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 578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578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580
导向功能 580
激励功能 582
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 582
(三)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583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下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反映 583
企业文化发源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 584
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585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 586
正确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586
坚持不懈地宣传和执行企业文化的要求 589
形式生动,潜移默化 591
第四编 重要法律法规 5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6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6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7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7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7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7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7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7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8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7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8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9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9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 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9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9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9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946
企业财务通则 948
企业会计准则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