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7
一、研究的内容 7
二、研究方法 9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10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11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3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一、信息化的内涵 15
二、现代物流的内涵 17
三、产业融合的概念 20
第二节 理论基础 22
一、信息技术范式 22
二、系统论 25
三、产业创新理论 27
四、演化经济学理论 28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30
一、物流产业融合文献综述 30
二、物流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33
三、信息化与物流关系文献综述 37
四、研究成果评述 40
第三章 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机理与效应 43
第一节 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机理 45
一、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激励机理 45
二、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力机理 52
三、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过程机理 56
第二节 信息化与物流产业融合的效应 61
一、利于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61
二、利于物流产业组织变化,构建新型竞争关系 63
三、利于实现价值增值,推动经济增长 6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66
第四章 我国信息业与物流业的动态关系 67
第一节 信息业与物流业的相互作用机理 69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73
一、向量自回归模型 73
二、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74
三、实证检验 76
四、实证结果分析 8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84
第五章 信息化与我国物流业耦合关联的时空分异 85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88
一、耦合关联的理论模型 88
二、指标、数据和实证结果 89
第二节 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时空分异 94
一、东北综合经济区 94
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96
三、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97
四、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99
五、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 100
六、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 102
七、大西南综合经济区 103
八、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105
九、分析结论 10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09
第六章 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111
第一节 信息化和物流业生产效率 114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计量方法 119
一、模型构建与影响机制分析 119
二、计量方法 122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124
第三节 实证分析 127
一、区域物流业效率测算 127
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128
三、模型结果分析 129
第四节 本章小节 138
第七章 信息化融合下我国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 141
第一节 协同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144
一、协同模型构建 144
二、分析方法 146
第二节 实证分析 149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149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步骤 151
三、结果分析 15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59
第八章 主要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161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63
第二节 政策启示 165
第三节 研究展望 168
附录 171
附录1 19900—2015年物流业和信息业增加值、资本与人员基础数据 173
附录2 2003—2015年信息业相关指标基础数据 175
附录3 2003—2015年物流业相关指标基础数据 176
附录4 2003—2013年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基础数据 177
附录5 2003—2013年人力资本(HC)基础数据 179
附录6 2003—2013年对外开放度(OPEN)基础数据 181
附录7 2003—2013年对外依存度(FDI)基础数据 183
附录8 2003—2013年城市化(URBAN)基础数据 185
附录9 2003—2013年交通基础设施(TRANS)基础数据 187
附录10 2003—2013年产业结构(IS)基础数据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