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1
1.2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产生 9
1.3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17
1.4 中国的环境保护 21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33
2.1 世界人口问题 33
2.2 中国人口问题 45
2.3 人与环境的和谐 54
2.4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56
2.5 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 65
第三章 资源与环境 71
3.1 资源概述 71
3.2 资源价值观 77
3.3 中国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85
第四章 能源与环境 105
4.1 能源的分类 105
4.2 世界能源状况与消费情况 106
4.3 中国能源状况与环境污染 113
4.4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与新能源的开发 122
第五章 水环境 128
5.1 水资源 128
5.2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31
5.3 水污染与水体自净 142
5.4 水体污染防治途径 147
5.5 污水处理技术 150
第六章 大气环境 177
6.1 大气与大气圈 177
6.2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180
6.3 大气污染排放源及分类 191
6.4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93
6.5 大气污染的防治 197
第七章 土壤环境 220
7.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21
7.2 土壤污染与污染源 236
7.3 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243
7.4 土壤环境中的化学农药污染 256
7.5 土壤污染的防治 266
7.6 土壤的退化与防治 273
第八章 生物环境 281
8.1 生态系统 281
8.2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 299
8.3 人工生态系统 308
第九章 物理环境 332
9.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332
9.2 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 353
9.3 放射性污染 358
9.4 热污染与光污染 362
第十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368
10.1 概述 368
10.2 固体废物的管理 376
10.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383
10.4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395
10.5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404
第十一章 全球环境问题 411
11.1 全球性环境问题概述 411
11.2 全球气候变化 415
11.3 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危害 417
11.4 生物多样性减少 421
11.5 土地荒漠化 429
11.6 森林匮乏、草原退化 430
11.7 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 430
11.8 酸雨污染 433
第十二章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 436
1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436
12.2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439
第十三章 环境质量评价 447
13.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447
1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59
13.3 环境影响评价 473
第十四章 环境规划 487
14.1 环境规划概述 487
14.2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488
14.3 环境规划的内容 503
14.4 环境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507
第十五章 环境管理 513
15.1 环境管理概述 513
15.2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523
15.3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535
15.4 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546
第十六章 环境监测 550
16.1 环境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550
16.2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555
16.3 环境监测技术 560
16.4 环境监测程序 563
16.5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