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1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新文献扫描&李存光 1
错置的启蒙主义者——伪满洲国时期作家古丁论&刘晓丽 12
新视界 24
汽笛七八样 击柝有派别——也谈鲁迅作品的音乐性&王培元 24
可读与可信:新闻散文化与文学纪实化的互鉴审思&操慧 高敏 37
有限的分裂——论《走出“彼得堡”!》对上海工人作家的再评价&康斌 50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生存焦虑及阶段性缓释&王海军 61
《家》的潜在文本论&赵静 72
“大文学”视野 85
民国游戏赋研究&常威 85
回到鲁迅本身重新理解鲁迅&魏巍 98
民国教育部学术评奖活动及其文学史料价值&曾祥金 113
从胡风的读后记出发重新进入《生死场》&教鹤然 123
《自题小像》与鲁迅早期的民族国家意识&丁晓妮 132
“家庭”是如何“进步”的?——试析赵树理早期小说中的“家庭”叙事&王琦 144
郭沫若研究 156
知识分子、城市与公共领域:郭沫若的广州体验及其思想转向&咸立强 156
双重“无产”的体验:论1923—1925年间郭沫若的文化选择&吴辰 173
民国文学研究 190
论郁达夫的伦理意识与作家姿态&冉华 190
“艺术是情绪之物质底形式”——论向培良对俄苏文艺理论的接受&郭景华 204
朱湘与新月诗派的关系考辨&郝梦迪 222
时务风气与戊戌时期歌体诗的创作——以《湘报》为中心&张弛 233
论沈从文创作的“青岛影响”&郝思聪 245
共和国文学研究 255
到底寻到什么——以“寻根文学”为例反思当代文学话语的本土化建构&李自芬 255
幻象中的探寻:五六十年代台港现代派诗人共同体&刘奎 265
拨开“迷雾”见草原——《草原雾》版本研究&孙静 姚新勇 281
论余华小说的创作历程与创作风格&黄华莉 299
大轰炸图景下的“国民诗意”——评范稳新作《重庆之眼》&李婕 312
著述·综述 324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第九卷》的瑕疵与补订&郑鹏飞 324
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突破——“鲁迅、郭沫若与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运动”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鲁迅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综述&胡余龙 335
编后语&姜飞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