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2
第一·上古天真论篇 2
养生之道 2
人体生长规律 3
养生的四种境界 6
第二·四气调神大论篇 7
四季养生规律 7
阴阳之道与养生 8
第三·生气通天论篇 11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11
阳气的重要性 11
四季邪气的更替 14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14
第四·金匮真言论篇 15
风邪是百病之首 15
事物的阴和阳 15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16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18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18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20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23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24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25
第六·阴阳离合论篇 26
阴阳变化的规律 26
三阴三阳经脉的离合 26
第七·阴阳别论篇 29
脉象的阴阳 29
各经脉发病的症状 30
从脉象看体内阴阳的变化 30
死阴、生阳、重阴和辟阴 31
邪气郁结与疾病 32
从脉象推测人的死亡日期 32
第八·灵兰秘典论篇 33
脏腑的功能 33
三焦之争 33
第九·六节藏象论篇 37
日月的运行规律 37
太过、不及与平气 38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40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40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42
第十·五脏生成篇 43
五脏与五味 43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44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44
气血与健康 44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46
第十一·五脏别论篇 47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47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47
第十二·异法方宜论篇 49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49
第十三·移精变气论篇 52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52
色脉诊察法 53
诊治疾病的要领 54
第十四·汤液醪醴论篇 55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55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55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57
第十五·玉版论要篇 59
《揆度》和《奇恒》 59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59
脉象与疾病 60
第十六·诊要经终论篇 61
诊断疾病的关键 61
四季误刺导致的后果 61
针刺的一般原则 63
十二经脉经气败竭时身体的反应 64
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 65
诊脉的要点 65
脉诊 65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66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67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68
诊脉的原理 68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69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69
尺肤诊脉法 72
脉象与疾病 73
第十八·平人气象论篇 75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75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75
寸口脉与疾病 77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78
逆四时的脉象 79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80
第十九·玉机真脏论篇 81
四季的脉象 81
脾脉的脉象 82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83
疾病的乘传 85
五脏的真脏脉 85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87
胃 87
脉象逆四时 88
五实与五虚 89
第二十·三部九候论篇 90
三部九候 90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92
脉象的冬阴夏阳 92
第二十一·经脉别论篇 94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94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95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96
第二十二·脏气法时论篇 97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97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97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99
五脏、五色、五味 100
第二十三·宣明五气论篇 101
五气对人的影响 101
第二十四·血气形志论篇 103
三阴三阳经脉的气血分布和表里关系 103
五脏腧穴的位置 103
形志疾病与针刺 103
第二十五·宝命全形论篇 105
治病之道 105
针刺的五个要领 105
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 107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107
虚邪和正邪 108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109
形和神 109
第二十七·离合真邪论篇 111
自然气候对人体经脉气血的影响 111
针刺补泻和候气 111
泻 114
补 114
三部九候诊察疾病 115
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 117
气的虚实 117
疾病与预后 118
疾病的治疗 119
第二十九·太阴阳明论篇 121
太阴经和阳明经的循行路线对疾病的影响 121
脾的作用 121
第三十·阳明脉解篇 123
阳明经脉的几种病变 123
第三十一·热论篇 124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124
伤寒病的治疗 125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125
第三十二·刺热篇 127
五脏热病的临床表现 127
热病的针刺方法 128
第三十三·评热病论篇 130
阴阳交 130
风厥 130
劳风 131
肾风 131
第三十·四逆调论篇 133
从症状看疾病 133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135
第三十五·疟论篇 136
疟疾病的成因 136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136
风病和疟疾 138
寒疟、温疟和瘅疟 138
疟邪针刺时机的把握 138
疟疾 138
四季疟邪 140
第三十六·刺疟篇 142
六经疟疾 142
五脏疟疾 142
疟疾的针刺原则 143
第三十七·气厥论篇 145
寒邪在五脏的转移产生的病变 145
热邪在五脏转移产生的病变 145
第三十八·咳论篇 146
五脏咳 146
六腑咳 147
第三十九·举痛论篇 148
各种疼痛的区分 148
气机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150
第四十·腹中论篇 151
鼓胀病与治疗方法 151
血枯病与治疗方法 151
伏梁病与治疗方法 151
厥逆病与治疗方法 153
热病疼痛时用脉象定病位 153
第四十一·刺腰痛篇 154
六经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54
各脉病变引起的腰痛与针刺方法 154
第四十二·风论篇 156
风邪引起的疾病 156
风病的诊断 157
第四十三·痿论篇 159
五脏与痿病的形成 159
各种痿病的辨别 160
治疗痿病应“独取阳明” 161
第四十四·厥论篇 162
寒厥、热厥 162
六经厥病 163
第四十五·病能论篇 171
第四十六·奇病论篇 171
第四十七·大奇论篇 171
五脏脉象与疾病 171
经气不足的死亡日期 172
第四十八·脉解篇 174
六经病变与成因 174
第四十九·刺要论篇 178
针刺的要领 178
第五十·刺齐论篇 179
针刺深浅程度的掌握 179
第五十一·刺禁论篇 181
人体的禁刺部位 181
误刺的后果 181
第五十二·刺志论篇 183
身体的虚与实 183
第五十三·针解篇 185
针刺的虚实补泻 185
九针的原理 187
第五十四·长刺节论篇 191
第五十五·皮部论篇 191
十二经脉上的络脉在皮肤的分布 191
病邪在人体的传变 192
第五十六·经络论篇 193
经络的色诊 193
第五十七·气穴论篇 194
人体的365个气穴 194
孙络和谿谷 196
第五十八·气穴论篇 197
足三阳经穴位分布 197
手三阳经穴位分布 198
督脉、任脉、冲脉穴位分布 198
第五十九·骨空论篇 201
风邪致病的病症 201
主要经脉的循行路线 202
膝病的针刺 203
治疗水病的腧穴 203
灸治寒热病的方法 203
第六十·水热穴论篇 205
水肿病的成因 205
治疗水肿病的57个穴位 206
四季针刺部位选择的依据 206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207
第六十一·调经论篇 208
有余和不足 208
神的有余和不足 208
气的有余和不足 209
血的有余和不足 210
形的有余和不足 210
志的有余和不足 210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211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212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213
第六十二·缪刺论篇 215
缪刺 215
缪刺与巨刺的区别 215
缪刺时的取穴 216
尸厥病的形成与治疗 219
第六十三·四时刺逆从论篇 220
六经有余和不足的病症 220
四季脏腑气血的分布 221
违背四时针刺的后果 221
误刺五脏后病人的死亡日期 222
第六十四·标本病传论篇 223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223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224
第六十五·天元纪大论篇 226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226
五运主管四时 227
气的盛衰规律 227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228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229
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 230
运气学说的创立 230
天地运行的动静规律 231
六气变化与万物的生成 232
灵枢 236
第一·九针十二原 236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236
虚实补泻的原则 237
九针及其功用 238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238
脏腑之经气所出 239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240
脏腑之十二原穴 240
第二·本输 243
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 243
针刺时病人的配合 247
四季针刺时的取穴原则 248
第三·小针解 253
第四·邪气脏腑病形 253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253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254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254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254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256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260
脏腑的合穴 260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261
第五·根结 263
十二经脉的起止 263
形体与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影响 266
第六·寿夭刚柔 268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268
针刺次数的选择 268
寿命长短的推测 269
刺法三变 270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271
第七·官针 272
各种针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72
针刺的方法 272
第八·本神 278
第九·终始 278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278
针刺的原理 281
补泻方法的选择 282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283
针刺的禁忌 284
第十·经脉 286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86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87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88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89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0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0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1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1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2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3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3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294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295
经脉受邪的表现 296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296
十五络脉 297
第十一·经别 301
十二经脉的别经 301
第十二·经水 303
十二经脉与十二河流的对应 303
经水与自然的对应对针刺的指导 304
第十三·经筋 306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6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6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8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8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08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0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0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0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0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2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3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313
第十四·骨度 314
人体骨节的长度 314
第十五·五十营 316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316
第十六·营气 317
营气在人体的循行 317
第十七·脉度 319
经脉的长度 319
五脏与七窍的对应 319
脉 320
第十八·营卫生会 322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322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323
第十九·四时气 326
四时病变的不同与针刺 326
第二十·五邪 329
病邪在五脏的表现与治疗 329
第二十一·寒热病 330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 330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 332
第二十二·癫狂 334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334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 335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336
第二十三·热病 337
热病的发展 337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 338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 339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340
第二十四·厥病 341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341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342
第二十五·病本 345
疾病的标本与治疗先后的选择 345
第二十六·杂病 348
第二十七·周痹 348
众痹 348
周痹 348
第二十八·口问 350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 350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352
第二十九·师传 354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354
脏腑大小的推测 355
第三十·决气 357
六气 357
六气充余或不足的表现 357
第三十一·肠胃 358
肠胃的大小 358
第三十二·平人绝谷 359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 359
第三十三·海论 360
人体的四海 360
髓海 360
气海 360
水谷之海 360
血海 360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 361
第三十四·五乱 362
气乱于五脏 362
第三十五·胀论 364
胀病的产生 364
胀病的表现 364
胀病的治疗 366
第三十六·五癃津液别 367
五种津液 367
第三十七·五阅五使 368
五官、五色与疾病 368
第三十八·逆顺肥瘦 370
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 370
第三十九·血络论 372
针刺时病人的表现与成因 372
第四十·阴阳清浊 374
人身之气的清浊 374
第四十一·阴阳系日月 376
十二月和十天干与经脉的对应 376
十二月中针刺的规避 377
第四十二·病传 379
邪气在内脏的传变 379
第四十三·淫邪发梦 383
第四十四·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383
四季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383
疾病在一天中的变化 383
五脏的五种变化 384
第四十五·外揣 387
第四十六·五变 387
发病不同的原理 387
从外在形体诊察疾病 388
第四十七·禁服 390
针刺治病的道理 390
寸口脉、人迎脉所主与病变所在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