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弦外之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宇著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8135368
  • 页数:204 页
图书介绍:话语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是说话人话语中的隐性意义,是说话人意义的一部分。意义的隐含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任何文化中的交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隐含和间接的,只有小部分意义依赖于词语本身,而大部分意义是通过暗示、假设和听话人的补充传递的。说话人隐含意义研究是对语言意义的主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即:研究说话人意义和受话人意义的交互关系。研究隐含意义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话语的内容,而且可以深入理解话语中的所反映的世界图景,洞悉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心智状态和感情态度。

1.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的界定 4

1.2.1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的一般性认知 4

1.2.2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界定的第一个层面:蕴涵(Implikatur) 5

1.2.3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界定的第二个层面:预设 12

1.2.4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界定的第三个层面:言外之意 17

1.2.5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界定的第四个层面:所说与所意味的不一致产生的话语意义 18

1.2.6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界定的第五个层面:语言间接性 20

1.2.7 语境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的第六个层面:说话人的评价意义 21

1.2.8 小结 24

1.3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的属性 25

1.4 语境中说话人话语隐含意义的语用功能 28

1.4.1 寒暄功能 29

1.4.2 礼貌功能 30

1.4.3 幽默功能 31

1.4.4 讽刺功能 31

1.4.5 评价功能 32

2.相关研究 35

2.1 研究的缘起:语言的形式、功能与隐含意义 36

2.2 语用学研究 37

2.2.1 布勒的语言工具说 37

2.2.2 意义的规约性与语境性:维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意义使用论 37

2.2.3 意义意向性的初涉: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38

2.2.4 德国学者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深化:从间接言语行为研究话语的施为语力 43

2.2.5 意向性理论的深化: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 47

2.3 研究对象、方法以及语料选择 54

2.4 研究意义和创新 55

2.5 本文的结构 56

3.语境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 58

3.1 语言哲学基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58

3.2 符号学基础 60

3.2.1 语言符号与符号意义的离合性 61

3.2.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62

3.2.3 语言符号的三个层面:意谓-意义-意象 65

3.2.4 符号意义的语境依附性 67

3.3 心理学基础 69

3.3.1 认知激活并建构意义 69

3.3.2 完形理论下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是一种联想思维认知过程 70

3.4 社会学基础 73

3.4.1 语用距离与隐含意义 74

3.4.2 自我保护与回避禁忌 76

3.5 美学基础 77

3.5.1 语言是一种审美活动 77

3.5.2 说话人隐含意义的美学意义 78

4.语境触发的说话人隐含意义的建构手段 80

4.1 语境的线索功能:语境对话语隐含意义生成的制约 80

4.1.1 隐含语义在语境线索中得到限定 82

4.1.2 话语中的隐性逻辑关系在语境线索中显性化 83

4.1.3 话语中的隐喻本体在语境线索中具体化 83

4.1.4 话语中的不确定所指在语境线索中显性化 84

4.1.5 语义在语境线索中发生偏移 85

4.1.6 语义在语境线索中逆反 86

4.2 隐含意义的生成手段:韵律特征触发的说话人语境隐含意义 88

4.2.1 语调与重音 89

4.2.2 特殊读法 91

4.2.3 语音偏离 92

4.2.4 音节切分 92

4.3 词汇作为语境线索触发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93

4.3.1 语境中词汇语义修辞色彩变化衍生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95

4.3.2 语境中新造词衍生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98

4.4 句法手段作为语境线索衍生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100

4.4.1 句型与其语用功能的对应与偏离 100

4.4.2 语境中句式的灵活性:以请求性言语行为为例 103

4.4.3 语境中陈述句表达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104

4.4.4 语境中疑问句表达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109

4.4.5 语境中祈使句表达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120

4.5 修辞手段:语境中不同修辞手法衍生的说话人隐含意义 121

4.5.1 曲言 121

4.5.2 隐喻 123

4.5.3 反讽 129

4.5.4 双关 132

4.5.5 夸张 132

4.5.6 同义反复 134

5.语境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生成的语用策略 138

5.1 矛盾型策略 139

5.1.1 明肯定,实否定:一致准则与隐含意义 140

5.1.2 明否定,实肯定:谦虚准则、得体准则与隐含意义 143

5.2 隐性否定策略 145

5.2.1 无肯定亦无否定,否定之意寓于语篇之中 146

5.2.2 有条件的肯定 147

5.3 对比型策略 148

5.4 感情色彩偏移型策略 151

5.5 转移型策略 152

5.5.1 刻意曲解 153

5.5.2 把问题还给对方 154

5.5.3 转移话题 154

5.6 信息量偏移策略 156

5.6.1 给予过量信息 156

5.6.2 给予过少信息 158

5.7 模糊型策略 159

5.8 引申论证型策略 160

5.8.1 因果引申论证 161

5.8.2 逐层递进式引申 163

5.9 借用策略 165

5.9.1 借用寓言 165

5.9.2 借用实例 167

5.10 转述和引用策略 169

6.语境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的认知与理解 173

6.1 语境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理解的心理机制 173

6.1.1 接近性联想与说话人隐含意义 174

6.1.2 相似性联想与说话人隐含意义 175

6.1.3 对比联想与说话人隐含意义 177

6.1.4 关系联想与说话人隐含意义 179

6.1.5 结论 186

6.2 对说话人隐含意义的误解 187

6.2.1 交际中说话人隐含意义的误解 187

6.2.2 制约隐含意义理解的因素 188

7.结语 190

7.1 本研究的结论 190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193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