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中走来的盲说书人 2
传统的生成 2
盲人行乞辅助 5
巫瞽传统 8
宗教口头传统 10
文人参与 13
共生的土壤 16
历史的脉络:从宋代到清代 17
宋代陶真:可追溯的形式 17
元明词话 20
清代鼓词 24
“刘第说传奇”:最早的记载 28
陕北说书:20世纪40年代至今 29
韩起祥的意义 29
张俊功:传统的变革 33
新的挑战 37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 40
表演形式和要素 40
坐场书 40
走场书 41
伴奏乐器和仪式物品 42
台口:流动的空间 47
会书 47
家书 56
罕见的社书 61
新的表演场所 62
声音里的故事 64
“短为段,长为本” 64
传统书帽和小段 65
传统长篇书目 67
故事类型 68
征战 68
流浪 69
侠和情:女性的世界 76
反面角色:岳父和后娘 82
艺术手法 84
夸张的力量 84
俗而不“黄” 90
在表演中创作 93
无处不在的程式 94
耐人寻味的名字 103
方言的妙用 104
现成的模子 108
书套:共享的资源 111
音乐的程式 125
“荷马打了个盹” 130
传承 136
内部分布和门派谱系 136
“说书窝子”横山 137
延长琵琶书 144
西路“梅花调” 146
中部区域 147
寻访说书人 148
王学师(1935—2008) 148
三访吴锡忠 153
鲁峰:中生代的代表 162
白志亮和张成祥 169
封树生 174
李维俊 177
曹生高 182
刘忠元:琵琶书最后的传人 186
盲人曲艺宣传队:群体的亮相 191
消逝的传统(代结语)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