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遐思 3
哲学的显著特点 3
哲学思维的特点 13
马克思视野中的哲学 18
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及其特征 39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47
历史哲学:在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点上 53
批判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57
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61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68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78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83
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与“辩证唯物主义派” 9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95
西方马克思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106
马克思的世界概念 112
一般和个别不等于共性和个性 117
把握矛盾分析方法的三个维度 121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127
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131
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137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141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146
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150
文化断想 157
文化与“化物”“化人” 157
文化与宗教、哲学 166
文化的实力在文化之外 173
核心价值观与核心利益 178
弘扬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181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 185
“黄色文明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191
奥运:在文化与哲学的视域中 197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旨趣 201
《钱玄同文集》的出版旨趣 206
《启功全集》的出版旨趣 210
粉本大千世界 216
社会科学方法的西方走向 221
文科的特殊作用 226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231
读书札记 239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239
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 246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50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255
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哲学导论》 262
历史地位与理论影响——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68
思考的深度与思想的远航——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274
思想的高度与理论的难度——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278
寥廓江天万里霜——读《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走向历史的深处》 28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纲领——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292
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读《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 298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双重逻辑——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 305
走近工程哲学——读《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工程》 313
当代中国伟大变革的宏伟交响——读《大转变时期》 319
“真话”“新话”“家常话”——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326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序言 330
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序言 336
理论的深度与思想的容量——《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序言 341
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性与方向性——《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序言 347
领悟日常事物——《杨耕自选集》后记 350
多少往事烟雨中——《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后记 354
附录一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358
附录二 哲学对我足够深情——访杨耕教授 376
附录三 书缘人生——访杨耕教授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