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政区 69
第一章 建制 69
第一节 沿革 69
第二节 境域变迁 7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行政区划 7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73
第三章 乡镇 90
第一节 镇 90
第二节 乡 92
第三节 村 96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33
第一节 地质 133
第二节 地貌 137
第二章 土壤 植被 139
第一节 土壤 139
第二节 植被 140
第三章 水 141
第一节 地上水 141
第二节 地下水 143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144
第一节 气候 144
第二节 物候 147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50
第一节 土地 150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50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54
第四节 矿产 15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57
第一节 旱灾 157
第二节 风灾 158
第三节 洪涝 158
第四节 冰雹 霜冻 160
第五节 雪灾 161
第六节 虫灾 162
第七节 其它灾害 162
第三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章 人口 163
第一节 人口变动 163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168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70
第四节 人口普查 175
第五节 人民生活 17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7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78
第二节 政策 法规 178
第三节 宣传 培训 180
第四节 执法管理 182
第五节 技术服务 183
第六节 帐卡建设 185
第七节 效果 186
第四编 农业 189
第一章 垦务耕地 189
第一节 垦务 189
第二节 耕地 189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90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9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1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92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92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193
第三章 作物 19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94
第二节 油料作物 195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96
第四章 农技 农艺 202
第一节 耕作方法 202
第二节 良种推广 204
第三节 土壤肥料 205
第四节 田间管理 207
第五章 农业综合开发 210
第一节 “三亩田”建设 210
第二节 “进、退、还”战略实施 211
第三节 商品粮及农产品基地 211
第四节 粮食自给工程 212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13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13
第二节 动力机械 214
第三节 农机服务 216
第四节 农机所有制形式 216
第五节 农机具改进与研制 217
第七章 农业技术推广 218
第一节 农技推广机构 218
第二节 技术推广普及 218
第三节 技术宣传培训 219
第四节 综合技术服务 220
第八章 多种经营 221
第一节 渔业 221
第二节 其它 222
第九章 农业改革 223
第一节 稳定完善责任制 223
第二节 结构调整 224
第三节 土地延包 224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225
第五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25
第十章 管理 226
第一节 机构 226
第二节 收益分配 228
第五编 畜牧业第一章 草场 229
第一节 天然草场 229
第二节 牧草品种 230
第三节 草牧场建设 233
第二章 畜禽品种 234
第一节 当地品种 234
第二节 引进品种 235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36
第三章 饲养 237
第一节 饲养方式 237
第二节 储草 饲料 238
第三节 科学饲养 238
第四节 棚圈建设 239
第四章 疫病防治 24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240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242
第五章 畜禽产品 243
第一节 产品产量 243
第二节 检疫 243
第六章 经营管理 2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4
第二节 政策实施 245
第六编 林业 255
第一章 林木种类 255
第一节 林种 255
第二节 树种 255
第二章 林木总量及组成 256
第一节 总量 256
第二节 林木组成 257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57
第一节 育苗 257
第二节 造林 259
第四章 林木管护 261
第一节 护林 261
第二节 病虫鼠害防治 261
第三节 林木检疫 263
第五章 科研教育 264
第一节 主要科研活动 264
第二节 科教培训 264
第六章 林权林政 265
第一节 林权证发放 265
第二节 活立木采伐 265
第三节 林地占用管理 266
第七章 管理机构 266
第一节 林业局 266
第二节 下属单位 266
第七编 水利 269
第一章 工程设施 269
第一节 饮水工程 269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71
第三节 节水工程 272
第四节 防洪工程 273
第二章 水土保持 275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75
第二节 水土治理 275
第三章 灌溉 276
第一节 灌溉方式 276
第二节 灌溉面积 278
第四章 水利改革 278
第一节 结构调整 278
第二节 服务体系建设 279
第五章 管理机构 279
第一节 水务局 279
第二节 下属单位 280
第八编 乡镇企业第一章 企业类型 281
第一节 农业企业 281
第二节 工业企业 281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283
第四节 建筑业 284
第五节 商品流通业 284
第六节 服务业 285
第二章 乡镇企业改革 285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85
第二节 企业改革 287
第三章 经济效益 287
第一节 产品产量 287
第二节 经济指标 289
第四章 管理 291
第一节 企业管理 291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92
第九编 工业 293
第一章 体制 293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93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93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 私营工业 294
第二章 体制改革 295
第一节 承包经营 295
第二节 资产经营与股份制 296
第三节 破产 兼并 拍卖 296
第三章 工业分类 296
第一节 采矿冶金 296
第二节 机械制造与修理 297
第三节 建材 298
第四节 制酒 298
第五节 农畜产品加工 299
第六节 电力 300
第七节 羊(驼)绒絮片服装加工 301
第八节 其它工业 302
第四章 管理 303
第一节 机构 30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03
第十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公路 311
第一节 大道 311
第二节 公路建设 312
第三节 桥涵 315
第四节 公路养护 319
第五节 客货运输 321
第六节 交通管理 325
第七节 征费 333
第八节 管理机构 334
第二章 铁路 336
第一节 铁路建设与维修 336
第二节 桥梁涵洞 336
第三节 客货运输 337
第三章 邮政 338
第一节 邮路 投递 338
第二节 邮政设备 340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41
第四节 管理 345
第四章 电信 348
第一节 电报 348
第二节 电话 349
第三节 载波 353
第四节 电传 353
第五节 管理 354
第十一编 土地管理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土地管理 357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 357
第二节 土地调查 358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358
第四节 地籍管理 359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60
第二章 城乡建设 360
第一节 城镇建设 360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72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开发 374
第四节 建筑 376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7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7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78
第二节 污染治理 378
第三节 环境监理 380
第四节 生态保护 381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82
第十二编 商贸第一章 商业 383
第一节 经营体制 383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88
第三节 购销业务 391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405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改革 405
第二节 专业公司 406
第三节 基层网点 408
第四节 购销业务 410
第三章 粮油购销 416
第一节 收购 416
第二节 销售 419
第三节 调拨与储运 423
第四节 经营单位 425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27
第四章 对外贸易 431
第一节 外贸体制 431
第二节 收购 生产经营 432
第三节 建设 设备 433
第五章 物资 439
第一节 体制 439
第二节 专业公司 439
第三节 供应与经营 440
第四节 管理与改革 441
第六章 石油 443
第一节 体制与改革 443
第二节 经营 443
第七章 烟草专卖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营销 445
第三节 管理 446
第八章 集市贸易 447
第一节 庙会 447
第二节 集市 448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449
第十三编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 4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51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53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54
第五节 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 455
第六节 国有资产 458
第二章 税务 469
第一节 税制 469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471
第三节 税收 477
第四节 税务管理 480
第五节 机构与体制改革 481
第十四编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 485
第一节 体制与改革 485
第二节 货币 488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 489
第四节 信贷 491
第五节 结算 494
第六节 债券 国库券 496
第七节 管理 497
第二章 保险 499
第一节 机构 499
第二节 业务 499
第十五编 计划 统计 审计第一章 计划 501
第一节 机构 501
第二节 计划管理 501
第三节 计划编制内容 503
第四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504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509
第二章 统计 511
第一节 机构 511
第二节 统计调查 511
第三节 统计资料 512
第四节 统计监督 513
第五节 统计服务 514
第六节 资料汇编 515
第三章 审计 515
第一节 机构 515
第二节 国家审计 515
第三节 社会审计 516
第四节 内部审计 516
第十六编 工商物价 技术监督 经济协作第一章 工商管理 517
第一节 机构 517
第二节 企业登记 517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518
第四节 个体经济与私营企业管理 51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519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520
第七节 监督检查 521
第八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52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522
第一节 机构 522
第二节 物价改革 522
第三节 农产品价格 523
第四节 轻纺工业产品价格 524
第五节 生产资料价格 525
第六节 非商品收费 526
第七节 监督检查与咨询 527
第三章 技术监督 528
第一节 机构 528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528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530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 531
第四章 经济开发与对外开放 5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3
第二节 招商引资 534
第三节 横向经济联合 534
第四节 经济技术开发 535
第五节 经济效益 536
第十七编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537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537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539
第三节 领导人更迭 541
第四节 纪检 监察 547
第五节 组织工作 551
第六节 宣传工作 553
第七节 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555
第八节 统战工作 557
第九节 机要工作 558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 559
第十一节 信访工作 560
第十二节 党校 561
第十三节 档案 563
第十四节 党史 县志 565
第二章 群众团体 566
第一节 工会 566
第二节 农会 贫协 56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570
第四节 共青团 少先队 572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576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577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578
第八节 红十字会 579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579
附:中国国民党化德县党部 580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 581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81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589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590
第二章 人民政府地方组织 5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93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601
附:旧政权 606
第三章 人民政协地方组织 608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608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 60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11
第十九编 政治变革与改革开放第一章 建立新政权 废除旧制度 613
第一节 第一次解放 613
第二节 重建人民政权 614
第三节 土地改革 614
第四节 贯彻新婚姻法 615
第二章 政治运动 615
第一节 抗美援朝 615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615
第三节 “三反”“五反” 615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616
第五节 审干肃反 617
第六节 整风反右 617
第七节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 617
第八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 618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619
第三章 中共化德县委 人民政府重要举措 621
第一节 拨乱反正 621
第二节 改革开放 621
第三节 团结奋进奔小康 624
第二十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管理 637
第一节 用工制度 637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637
第三节 劳动保护 640
第四节 技术培训 641
第五节 劳务市场与劳务输出 641
第六节 劳务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 642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42
第一节 编制 642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44
第三节 实施人才市场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647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648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648
第一节 工资 648
第二节 福利 650
第三节 奖金 650
第四章 社会保障 651
第一节 职工就业再就业 651
第二节 职工失业保险 652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险 652
第四节 医疗保险 653
第五章 机构 654
第一节 人事机构 654
第二节 劳动机构 654
第二十一编 民政 扶贫第一章 民政 655
第一节 机构 655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655
第三节 优抚安置 656
第四节 社会救济 659
第五节 社会福利 662
第六节 社区服务 663
第七节 婚丧管理 663
第八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664
第九节 地名分类 665
第十节 勘界划界 666
第二章 扶贫 668
第一节 机构 668
第二节 贫困情况 668
第三节 扶贫措施 669
第四节 扶贫成果 671
第二十二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675
第一节 机构 675
第二节 政治保卫 675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76
第四节 刑事侦察 676
第五节 户籍管理 677
第六节 监所管理 677
第七节 交通管理 677
第八节 消防管理 678
第九节 保安工作 678
第二章 检察 680
第一节 机构 68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8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8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8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81
第六节 控告 申诉检察 681
第三章 审判 682
第一节 机构 682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 682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 683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 684
第五节 行政审判工作 684
第六节 上诉 申诉 684
第七节 信访 调解 685
第八节 执行 68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87
第一节 机构 687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688
第三节 律师 688
第四节 公证 688
第五节 调解 688
第六节 基层工作 688
第二十三编 军事第一章 兵役 689
第一节 清代兵役制度 68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度 68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度 390
第二章 驻军 设施 691
第一节 驻军 691
第二节 设施 692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9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693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94
第四章 民兵 698
第一节 组织 698
第二节 训练 699
第三节 活动 700
第五章 国防教育 701
第一节 学校教育 701
第二节 社会教育 702
第六章 人民防空 704
第一节 机构 704
第二节 人防工程与通信警报 704
第七章 战事 705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705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705
第二十四编 教育第一章 普通教育 70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0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09
第三节 初中教育 711
第四节 高中教育 713
第二章 民族教育与中等专业教育 714
第一节 民族教育 714
第二节 师范教育 715
第三节 职业教育 716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17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 717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18
第四章 教师 720
第一节 公立教师 720
第二节 民办教师 723
第三节 师资培训 724
第四节 教师待遇 726
第五章 教学研究与教育改革 727
第一节 教学研究 727
第二节 改革实践 728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 729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31
第一节 机构 731
第二节 管理与督导 732
第三节 教育经费 734
第四节 校舍建设 735
第五节 勤工俭学 737
第二十五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机构 73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局 739
第二节 科技组织 739
第二章 科技活动 740
第一节 科学普及 740
第二节 科技培训 742
第三节 科技推广 743
第四节 科研项目及成果 744
第三章 气象与地震观察 746
第一节 气象机构 746
第二节 气象服务 747
第三节 人工影响天气 749
第四节 地震监测 750
第二十六编 文化艺术 广播电视 体育第一章 文化艺术 75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75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754
第三节 文化场所 757
第四节 文艺团体 758
第五节 图书发行与阅览 759
第六节 电影发行与放映 760
第七节 文物古迹 762
第八节 机构与文化市场管理 765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766
第一节 广播 766
第二节 电视 767
第三节 机构 769
第三章 体育 76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69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70
第三节 设施 771
第四节 机构 771
第五节 体育记录 772
第二十七编 医药卫生第一章 医疗 775
第一节 机构 775
第二节 设备与技术 775
第三节 技术队伍 777
第二章 疫病防治 77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779
第二节 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782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783
第三章 卫生保健 78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88
第二节 公共卫生 78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791
第四章 医政药政管理 7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2
第二节 公费医疗 793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793
第四节 体制改革 794
第五节 药品 药材经营 795
第六节 药政监管 795
第二十八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 797
第一节 民族源流与分布 797
第二节 民族结构 798
第三节 民族工作 798
第四节 机构 800
第二章 宗教 801
第一节 宗教种类与分布 801
第二节 宗教场所 802
附:会道门帮会组织 806
第二十九编 民俗风情第一章 生活习俗 807
第一节 服饰 807
第二节 饮食 808
第三节 住宅 809
第四节 出行 809
第二章 岁时节俗 810
第一节 汉族岁时节俗 810
第二节 蒙古族岁时节俗 812
第三节 回族岁时节俗 813
第三章 礼仪习俗 813
第一节 生辰 813
第二节 寿诞 814
第三节 婚俗 814
第四节 丧葬 815
第五节 禁忌 815
第四章 方言 俗语 817
第一节 语音 817
第二节 词汇 822
第三节 常用方言 826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 831
第五节 时尚语录 833
第三十编 人物第一章 传略 835
第二章 简介 838
第一节 曾任和现任副厅级以上职务的党政军领导 838
第二节 历任县委书记 县长 840
第三节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849
第三章 人物表 850
第一节 自治区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850
第二节 在外地工作的正县团级军政人员 857
第三节 高级知识分子 企管人员 861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 872
附录 879
一、文件辑存 879
二、轶事传说 898
三、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化德县人民政府申报出版《化德县志》报告的批复 903
四、化德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出版《化德县志》的报告 903
五、修志始末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