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
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
三、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5
第二章 疾病概论 7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7
第二节 病因学 8
第三节 发病学 10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12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4
第一节 水、电解质正常代谢 14
一、体液的分布和含量 14
二、水的生理功能与平衡 15
三、体液电解质的功能与平衡 15
四、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6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7
一、等渗性脱水 17
二、低渗性脱水 17
三、高渗性脱水 18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8
一、低钾血症 19
二、高钾血症 20
第四节 水肿 21
一、水肿发生的机制 21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及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24
第五节 水中毒 24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26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 26
一、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6
二、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27
三、酸碱平衡常用的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31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32
一、代谢性酸中毒 32
二、呼吸性酸中毒 35
三、代谢性碱中毒 37
四、呼吸性碱中毒 39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0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40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42
第五章 应激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44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45
二、急性期反应 48
三、细胞反应 49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51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53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 54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55
第五节 应激性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56
第六章 发热 57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及机制 58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61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62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62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63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63
第七章 缺氧 65
第一节 临床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 6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67
一、低张性缺氧 67
二、血液性缺氧 68
三、循环性缺氧 69
四、组织性缺氧 70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71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71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72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73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74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75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6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原则 77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9
第一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79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81
第三节 DIC的分期及分型 82
第四节 DIC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83
第五节 DIC的防治原则 86
第九章 休克 87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87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89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94
第四节 常见休克类型的特点 96
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7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99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诱因 99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00
第三节 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功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 103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05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 107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108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1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12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114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17
第十二章 呼吸衰竭 119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 119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120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125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27
第十三章 肝性脑病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31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133
第四节 防治原则 134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 136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37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39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44
第四节 尿毒症 148
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52
第一节 MODS的病因和分型 152
第二节 MODS的发病机制 153
第三节 MODS时各系统器官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157
第四节 MODS的防治原则 160
第十六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162
第一节 概述 162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164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68
参考文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