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引言 1
二、案例检视 3
三、问题的提出与结构设计 9
上篇 基础篇 15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共同过失犯罪立法史考察 15
第一节 《暂行新刑律》中的共同过失犯罪考察 16
一、条文考察 17
二、小结 21
第二节 《旧刑法》中的共同过失犯罪考察 23
一、围绕第42条的解释 23
二、关于第46条的片面帮助犯 25
三、过失共同正犯——以第47条为中心 28
第三节 《新刑法》中是否存在过失共同正犯 30
一、第28条是否可以规制过失共同正犯 31
二、小结 35
第四节 结论 36
第二章 我国目前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研究状况 38
第一节 引言 38
第二节 我国对苏俄共同过失犯罪否定说的继受 40
一、苏俄共同过失犯罪否定说的形成根据 40
二、我国对否定说的继受 43
第三节 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本土探索 46
第四节 结论 54
第三章 日本关于过失共同正犯的学说状况 56
第一节 引言 56
第二节 争论的发端 57
一、立足于犯罪共同说的否定说及其问题 57
二、立足于行为共同说的肯定说及其问题 61
第三节 “共同义务的共同违反”之展开 68
一、理论前奏 68
二、学说展开 70
三、学说发展 73
第四节 过失同时犯消解说 77
一、立足于相互行为归属论的否定说 77
二、立足于实益论的否定说 79
三、对同时犯消解说的质疑 84
四、小结 87
第五节 最近的学说动向 87
一、从因果共犯论出发的理论构成 88
二、从功能的行为支配论出发的理论构成 90
三、对“共同义务的共同违反说”的新的规范性解读 93
第六节 结论 96
中篇 解释篇 103
第四章 共同过失犯罪的类型化 103
第一节 过失竞合的概念及其分类 103
第二节 过失竞合的具体类型 104
一、直列型过失竞合 105
二、并列型过失竞合 110
三、单纯过失竞合 118
第三节 结论 122
第五章 对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解释 125
第一节 引言 125
第二节 刑事责任在本法条中的含义 126
一、可罚性的含义 129
二、小结 131
第三节 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 132
一、过失教唆犯及其可罚性 132
二、过失帮助犯及其可罚性 134
三、小结 135
第六章 过失共同正犯及其限制 137
第一节 引言 137
第二节 共同正犯的构造及其归责原理 138
一、共同正犯的属性:共犯还是正犯 138
二、“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根据 140
三、共同正犯的构造 143
四、共同正犯的构造与过失共同正犯 154
第三节 对于单一正犯体系的批判性考察 156
一、单一正犯体系及其理论基础 157
二、对单一正犯体系的批判及其反批判 161
三、单一正犯体系与过失共同正犯 165
四、小结 168
第四节 关于“共同义务的共同违反”的解释 169
一、从过失犯的构造看“共同义务” 169
二、如何理解“共同违反” 174
三、小结 175
第七章 对“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的解释 176
第一节 引言 176
第二节 对过失同时犯的处罚原则——分别定罪分别处罚 177
一、从因果关系出发的进路 178
二、从实行行为出发的进路 183
三、从刑罚论出发的限定理论 186
四、小结 190
第三节 违法的连带性与责任的个别性之解读 191
一、对“罪”的解释 192
二、违法与责任 194
三、共同正犯中违法的连带性 196
下篇 适用篇 199
第八章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199
第一节 引言 199
第二节 结果加重犯及其类型 200
一、概说 200
二、结果加重犯与实行过限 204
第三节 结果加重犯之共同正犯的相关学说 206
一、与共犯理论相关联的学说 206
二、立足于结果加重犯之构造的观点 209
第四节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与过失共同正犯 215
一、两者的关系 215
二、过失犯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加重犯 217
第五节 结论 218
第九章 火灾事故的刑事责任 220
第一节 引言 220
第二节 我国的火灾事故及其处理 221
一、王某等消防责任事故罪 221
二、上海“11·15”特大火灾案 225
三、叶小勇等失火案 232
第三节 日本的火灾事故及其处理 235
一、川治王子饭店火灾事故 235
二、千日百货大厦火灾事故 238
三、大洋百货大厦火灾事故 241
第四节 结论 244
第十章 产品责任事故的刑事责任 247
第一节 引言 247
第二节 三鹿奶粉案 248
一、案情简介 248
二、裁判经过及其理由 250
三、案例分析 251
第三节 皮革喷雾剂案 253
一、案情简介 253
二、案例分析 255
第十一章 本书结论 267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