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乃治学之本 现实为创新之源——纪念和弘扬孙伯鍨先生的学术精神(代绪) 1
第一章 文本的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 5
第一节 真理标准与道德标准的关系 5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批判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 27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人道化道路哲学审视 35
第五节 恩格斯关于恶的辩证分析 39
第六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传统价值取向 49
第七节 “唯一者”与马克思的个性观 59
第八节 现实的个人:历史唯物主义的开端 66
第九节 马克思论人的科学方法研究 76
第十节 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哲学基础 91
第十一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批判 103
第二章 文本走向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1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 113
第二节 建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根据 12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3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概念 146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的价值因素 160
第六节 发展与代价二难悖结的哲学沉思 171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 175
第八节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7
第九节 发展风险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97
第三章 文本与现实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205
第一节 利益范畴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解读 205
第二节 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 213
第三节 利益是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225
第四节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235
第五节 人类的利益是发展生产力 247
第六节 马克思利益观与中国传统观念 257
第七节 孔扬墨利益观的现代阐释 268
第八节 邓小平的利益观 280
第九节 和谐社会利益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291
第十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利益机制选择 303
第四章 文本与现实的疑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318
第一节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主题研究 318
第二节 语言生态环境视野的文化软实力 335
第三节 列宁语言生态思想 344
第四节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意识形态理论 358
第五节 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 367
第六节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权建设 379
第五章 文本与现实相统一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89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现实的二难解读 389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平台 3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价值导向 408
第四节 以人为本阐发的几种关系反思 417
第五节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 429
第六节 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 441
第七节 中西自由方法论比较 454
第八节 社会主义自由的张力与限制 465
第九节 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认同的辩证分析 494
第十节 改善民生与核心价值认同 504
第十一节 论世纪之交的实践向度 513
参考文献 526
后记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