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3
一 新古典及内生增长理论 3
二 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6
三 不平衡结构的敛散性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
四 国内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视角研究 11
五 投入产出方法与多部门分析框架 14
六 能源约束对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16
第三节 主旨概念界定 19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20
第五节 研究面临的难点 21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21
第七节 本章小结 23
第二章 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及动因 24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产业不平衡结构形成与发展 24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产业不平衡结构的演变 29
第三节 当前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基本面 34
一 显著的规模差距 34
二 明显的收益差别 38
三 突出的投资差异 40
四 迥异的就业水平及劳动生产率 43
第四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形成动因 46
一 需求大相径庭——拉动力 47
二 生产效率差异——推动力 52
三 政策取向非均衡——选择性扶助与约束 5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56
第三章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57
第一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描述 58
第二节 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同产业的贡献差异 60
第三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和表现方式 65
一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经济周期波动 66
二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差异 74
第四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机理 77
第五节 政府主导型产业极化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 78
一 产业极化效应的内涵及表现 78
二 我国产业极化效应长期突出的原因 85
三 产业极化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 88
第六节 产业跳跃式演进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 93
一 我国产业跳跃式演进的内涵及表现 93
二 我国产业跳跃式演进的原 98
三 产业跳跃式演进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集中推动 104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06
第四章 我国产业不平衡结构的识别及其历时更迭 108
第一节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特性及分析要求 108
一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特性 108
二 分析产业不平衡结构的基本要求 111
第二节 考虑社会技术水平的产业结构偏差判断——基于主特征值法的实证对比 112
一 主特征值分析方法思路及内涵解释 113
二 基于主特征值法的产业不平衡结构实证分析 118
三 产业不平衡结构的中美对比 122
第三节 考虑产业关联的产业不平衡结构分层识别——基于解释结构建模与投入产出技术结合的建模分析 124
一 ISM与投入产出结合建模的背景概述 126
二 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127
三 ISM与投入产出结合建模算法 128
四 分层识别方法具有的优点 133
五 基于模型的实证演算及分层识别结果评述 134
六 基于模型测算的中美对照 1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0
第五章 能源约束下不平衡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42
第一节 能源约束对产业不平衡结构演进的决定性影响 143
第二节 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突出影响 146
第三节 我国能源约束渐行渐紧的严峻现实 150
第四节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节能降耗的关键作用 159
第五节 经济增长及节能目标约束下不平衡产业结构演进的优化建模分析 164
一 基于投入产出的多目标优化建模分析的基本经济内涵 167
二 优化模型目标及约束条件设定 168
三 基于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多部门测算 17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76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177
第一节 全书总结 177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80
参考文献 183
附录 196
后记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