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韵学研究著作指要 13
(一)《地方戏曲音韵研究》 13
(二)《黑水城出土音韵学文献研究》 14
(三)《切韵研究史稿》 14
(四)《汉语音韵学通论》 15
(五)《清代山东方言语音研究》 16
(六)《从中古方言层重探切韵性质——〈切韵〉〈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比较研究》 17
(七)《声韵学》 18
(八)《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 18
(九)《音史新论》 19
(一○)《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 20
(一一)《唐代长安方言考》 21
(一二)《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论集》 22
(一三)《平山久雄语言学论文集》 22
(一四)《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 23
(一五)《论汉语上古无复辅音声母》 23
(一六)《广集韵谱》 24
(一七)《明清山东韵书研究》 25
(一八)《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 26
(一九)《汉语音韵学讲义》 27
(二○)《汉语音韵学》 27
(二一)《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简史》 28
(二二)《〈四声通解〉研究》 29
(二三)《语音历史探索——曾晓渝自选集》 30
(二四)《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 30
(二五)《〈集韵〉系韵书研究》 31
(二六)《百年来的东南方音史研究》 32
(二七)《音韵训诂与文献研究》 33
(二八)《音韵论丛》 34
(二九)《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讲义》 35
(三○)《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 35
(三一)《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 36
(三二)《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36
(三三)《汉语声韵学论著五种》 37
(三四)《殷周文字声类研究》 38
(三五)《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39
(三六)《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 39
(三七)《〈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 40
(三八)《音韵学概要》 41
(三九)《梨园声韵学》 42
(四○)《黄耀堃语言学论文集》 42
(四一)《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 43
(四二)《金代女真语研究》 44
(四三)《西夏语音研究》 44
(四四)《从〈诗经〉到〈中原音韵〉》 45
(四五)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 46
(四六)《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 47
(四七)《隋唐音研究》 48
(四八)《新著音韵学》 48
(四九)《七音略校注》 49
(五○)《洪武正韵研究》 50
(五一)《音韵学通论》 51
(五二)《朝鲜韵书与明清音系》 51
(五三)《〈字林〉音注研究》 52
(五四)《黄典诚语言学论文集》 53
(五五)《韵镜通释》 54
(五六)《上古音系》 54
(五七)《音韵丛稿》 55
(五八)《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 56
(五九)《中国语语音史——中古音到现代音》 57
(六○)《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潘悟云卷》 57
(六一)《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 58
(六二)《汉语音韵学基础》 59
(六三)《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60
(六四)《古今韵会举要辩证》 60
(六五)《元代汉语音系的比较研究》 61
(六六)《音韵比较研究》 62
(六七)《传统音韵学教程》 63
(六八)《宋辽金用韵研究》 64
(六九)《李朝朝汉对音研究》 64
(七○)《上古汉语音系》 65
(七一)《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66
(七二)《东晋刘昌宗音研究》 67
(七三)《音韵训诂研究》 68
(七四)《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 69
(七五)《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 69
(七六)《同文备考》音系 71
(七七)《汉语音韵学》 71
(七八)《明清官话音系》 72
(七九)《汉语史学习与研究》 73
(八○)《音韵学基础教程》 74
(八一)《榆枋斋学术论集》 75
(八二)《汉语历史音韵学》 76
(八三)《音韵史话》 77
(八四)《文字音韵训诂论集》 77
(八五)《普通话语音史话》 78
(八六)《新校互注宋本广韵》 79
(八七)《中国语言学史》 80
(八八)《等韵述要》 81
(八九)《汉字古今音表》 82
(九○)《韵略易通研究》 82
(九一)《徐邈音切研究》 83
(九二)《宋代闽音考》 84
(九三)《方言历史探索》 85
(九四)《古音研究》 86
(九五)《汉台语比较手册》 87
(九六)《汉语音韵史十讲》 87
(九七)《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 88
(九八)《汉语音韵学论稿》 89
(九九)《诗词通韵及其音系》 90
(一○○)《文艺音韵学》 91
(一○一)《语言研究》(一九九八年增刊) 92
(一○二)《韩文与中国音韵》 93
(一○三)《当代中国音韵学》 94
(一○四)《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95
(一○五)《先秦两汉齐语研究》 96
(一○六)《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 96
(一○七)《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 97
(一○八)《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 98
(一○九)《日本唐音与明清官话的研究》 99
(一一○)《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 100
(一一一)《韵图考》 101
(一一二)《近代汉语音论》 102
(一一三)《中国语言学史》 102
(一一四)《邵荣芬音韵学论集》 103
(一一五)《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104
(一一六)《李新魁音韵学论文集》 105
(一一七)《汉语史论集》 106
(一一八)《汉语音韵学论文集》 107
(一一九)《汉文典》 108
(一二○)《汉字古今中外多语语音比较字典》 109
(一二一)《慧琳音义研究》 109
(一二二)《日本汉字音研究历史——围绕着体系与标记》 110
(一二三)《语言研究》(一九九六年增刊) 111
(一二四)《敦煌音义汇考》 113
(一二五)《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切韵谱》 114
(一二六)《音韵学讲义》 115
(一二七)《韵图与方言——清代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音系之研究》 116
(一二八)《方言与音韵论集》 116
(一二九)《金瓶梅语音研究》 117
(一三○)《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118
(一三一)《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 119
(一三二)《韵略汇通音系研究》 120
(一三三)《音韵与方言研究》 121
(一三四)《原始汉语与汉藏语》 122
(一三五)《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 122
(一三六)《鲁国尧自选集》 123
(一三七)《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124
(一三八)《音韵学概要》 125
(一三九)《李新魁自选集》 126
(一四○)《秦汉简牍帛书音韵研究》 127
(一四一)《音韵学研究》(第三辑) 128
(一四二)《切韵》综合研究 129
(一四三)《宋代西北方音》 130
(一四四)《十五世纪韩国字音与中国声韵之关系》 131
(一四五)《李新魁语言学论集》 132
(一四六)《琉球官话课本研究》 133
(一四七)《语言学论文集》 134
(一四八)《汉语中古音新探》 135
(一四九)《琼林雅韵研究》 136
(一五○)《广韵丛考》 137
(一五一)《韵学古籍述要》 138
(一五二)《汉语语言研究史》 139
(一五三)《简明汉语史》 140
(一五四)《声类疏证》 141
(一五五)《中古汉语和越南汉字音》 141
(一五六)《近世〈韵镜〉研究史》 142
(一五七)《声韵学》 142
(一五八)《广韵四用手册》 144
(一五九)《校订五音集韵》 145
(一六○)《李氏音鉴音系研究》 146
(一六一)《明清等韵学通论》 147
(一六二)《音韵学辞典》 148
(一六三)《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 149
(一六四)《中原音韵新论》 149
(一六五)《中古音》 150
(一六六)《历史语言学》 151
(一六七)《上古音》 152
(一六八)《京剧音韵知识》 152
(一六九)《实用汉语音韵学》 153
(一七○)《秦汉方言》 154
(一七一)《日本汉字音的比较音韵史研究》 155
(一七二)论《中原音韵》 156
(一七三)《中原音韵音位系统》 156
(一七四)《广韵导读》 158
(一七五)《清代古音学》 159
(一七六)《北宋中原韵辙考》 159
(一七七)《汉魏六朝韵谱》 160
(一七八)《古音学入门》 161
(一七九)《中原音韵新考》 162
(一八○)《广韵韵图》 162
(一八一)《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 163
(一八二)《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164
(一八三)《韵学源流注评》 164
(一八四)《毛诗古音考》 165
(一八五)《〈诗经〉古今音手册》 166
(一八六)《广韵研究》 167
(一八七)《应用音韵学》 167
(一八八)《音韵阐微研究》 168
(一八九)《十韵汇编研究》 169
(一九○)《汉语音韵史论文集》 169
(一九一)《韵镜研究》 170
(一九二)《蒙古字韵校本》 171
(一九三)《说文古韵二十八部声系》 172
(一九四)《古韵通晓》 172
(一九五)《音韵学教程》 173
(一九六)《音韵学入门》 174
(一九七)《古音之旅》 174
(一九八)《汉语音韵学史略》 175
(一九九)《中国小学史》 175
(二○○)《中国语言学史》 176
(二○一)《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 177
(二○二)《音韵学研究》(第二辑) 178
(二○三)《古音与教学》 179
(二○四)《北京俗曲百种摘韵》 179
(二○五)《汉字古音手册》 180
(二○六)《古今韵会举要的语音系统》 181
(二○七)《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 181
(二○八)《汉语“儿”[?]音史研究》 182
(二○九)《音韵学》 183
(二一○)《汉语音韵学》 184
(二一一)《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 184
(二一二)《广韵声系》 185
(二一三)《汉语音韵史纲要》 186
(二一四)《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86
(二一五)《反切拼读入门》 187
(二一六)《中原音韵表稿》 188
(二一七)《广韵校录》 189
(二一八)《汉语语音史》 190
(二一九)《音韵》 191
(二二○)《杜甫古诗韵读》 192
(二二一)《罗常培纪念论文集》 192
(二二二)《汉语音韵讲义》 193
(二二三)《汉语语音史要略》 194
(二二四)《音韵学研究》(第一辑) 194
(二二五)《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 195
(二二六)《〈切韵〉佚文研究》 196
(二二七)《古今声类通转表》 196
(二二八)《〈中原音韵〉音系研究》 197
(二二九)《汉语等韵学》 198
(二三○)《唐五代韵书集存》 198
(二三一)《古音大字典》 199
(二三二)《反切概说》 199
(二三三)《上古音手册》 200
(二三四)《龙虫并雕斋文集》 201
(二三五)《韵镜校注》 202
(二三六)《韵镜校证》 203
(二三七)《音韵存稿》 204
(二三八)《切韵研究》 205
(二三九)《磨光韵镜》 205
(二四○)《唐代字音研究》 206
(二四一)《〈中原雅音〉研究》 207
(二四二)《〈中原音韵〉音系》 208
(二四三)《中国语言学史》 209
(二四四)《词曲概论》 210
(二四五)《音韵学初步》 211
(二四六)《诗经韵读》 211
(二四七)《上古音研究》 212
(二四八)《〈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 213
(二四九)《楚辞韵读》 213
(二五○)《中国语音韵史研究》 213
(二五一)《中国古代韵书》 214
(二五二)《中国语概论》 215
(二五三)《反切释要》 215
(二五四)《汉语语音史讲话》 216
(二五五)《古音概说》 217
(二五六)《韵镜考·隋唐音图》 218
(二五七)《清代韵图之研究》 219
(二五八)《声韵学》 219
(二五九)《问学集》 220
(二六○)《黄侃论学杂著》 221
(二六一)《中国音韵史论考》 222
(二六二)《汉语音韵》 222
(二六三)《诗词格律》 223
(二六四)《唐五代西北方音》 224
(二六五)《广韵校本》 225
(二六六)《〈韵镜〉研究》 226
(二六七)《汉语研究小史》 226
(二六八)《中原音韵研究》 227
(二六九)《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228
(二七○)《汉语音韵学常识》 229
(二七一)《汉语诗律学》 230
(二七二)《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 231
(二七三)《中国语音韵论》 232
(二七四)《等韵源流》 233
(二七五)《国语音韵史研究》 234
(二七六)《汉语史稿》(上册——语音的发展) 235
(二七七)《汉语音韵学导论》 236
(二七八)《切韵音系》 237
(二七九)《中国语音史》 238
(二八○)《上古音韵表稿》 238
(二八一)《中国音韵学研究》 239
(二八二)《中国声韵学通论》 240
(二八三)《中国音韵学史》 241
(二八四)《汉语音韵学》 242
(二八五)《中原音韵研究》 243
(二八六)《古音系研究》 244
(二八七)《语言学论从》 245
(二八八)《广韵研究》 245
(二八九)《中国古音学》 246
(二九○)《八思巴字和古官话》 247
(二九一)《支那古韵史》 247
(二九二)《中国声韵学概要》 248
(二九三)《国故论衡》 248
(二九四)《文字学音篇》 250
二、音韵古籍文献指要 251
(一)《宋本广韵》 251
(二)《钜宋广韵》 252
(三)《集韵》 252
(四)《韵补》 253
(五)《七音略》 254
(六)《韵镜》 255
(七)《四声等子》 255
(八)《切韵指掌图》 256
(九)《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257
(一○)《五音集韵》 258
(一一)《古今韵会举要》 258
(一二)《毛诗古音考》 260
(一三)《音学五书》 260
(一四)《古韵标准》 262
(一五)《音学辨微》 263
(一六)《四声切韵表》 263
(一七)《声类表》 264
(一八)《十驾斋养新录》 265
(一九)《说文解字注》 266
(二○)《诗声类》 267
(二一)《音学十书》 268
(二二)《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269
(二三)《切韵考》 269
(二四)《韵学源流》 270
(二五)《中原音韵》 271
(二六)《洪武正韵》 271
(二七)《经典释文》 272
(二八)《正续一切经音义》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