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历史实践 从康熙到路易十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09396650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在本书中,作者将展开“近现代中西法概念理论比较研究”。作者的问题、思路、内容、方法,有别于一般常见的法律、法学上的历史比较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法学历史的理解方案,当然包括新的知识提炼。本书曾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次由作者亲自修订,更新了文献版本和内容,更具有当前意义。作者通过中西人物对“法律”概念的具体使用、翻译,来探讨近代初期中西法律概念理论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和微观个人经历、微观政治斗争、微观法律实践、宏观话语背景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研究“中国因素”和“西方因素”在近现代是如何对撞的,对比中西法概念理论的语境,比较中西法律概念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以“个案研究”为手段,将具体的、特定的法律概念理论对象放在历史过程里的某个特定期待、事件、经历、环境、关系中,展开分析,将理论与实践、人物与背景、思考与欲望等具体关联的细节机制揭示出来。作者通过大量实际的、具体的例子,引导读者理解理论研究,深入浅出,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而不枯燥,既具备学术价值,可读性也很强。

导论 3

一、“史学”研究 3

二、“比较”研究 9

三、思路和观点 19

四、内容、方法和材料 29

第一章 “法律”概念是怎样被使用的 41

一、问题与限定 41

二、“法律”一词以及“法律”概念是怎样实践的 47

三、语词实践的背后 55

四、进一步的分析 61

五、结论 66

第二章 “法律”字词是怎样实践的 75

一、问题和思路 75

二、“康熙世界”的汉文“法律”一词使用及其语境/o 81

三、“孟德斯鸠世界”的“法律”字词使用及其语境/o 89

四、“康熙世界”的话语实践及其背景 93

五、“孟德斯鸠世界”的话语实践及其背景 99

六、深入比较和三点推论 107

七、法律意义的地理学科话语 113

八、历史资料的运用的解释以及结论 115

第三章 “法律”一词使用、翻译的话语实践 123

一、问题 123

二、传教士的汉文“法律”概念的使用与翻译 127

三、语词使用、翻译的西方语境 132

四、斯当东语词实践的微观背景 138

五、马礼逊语词实践的微观背景 142

六、麦都思和郭实腊的语词实践的微观背景 148

七、在语词实践的深层继续挖掘 153

第四章 近代法律概念理论的语境分析 165

一、问题与方法 165

二、近代时期其他学科人物对法学人物的影响 170

三、近代时期法学人物法学知识的双重相对自主 179

四、具体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对法律概念研究的意义 193

五、近代法学人物本身的“百科全书”现象 206

六、结论 219

第五章 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另类反叛 223

一、问题、思路和限定 223

二、美国的早期实用主义法学法律概念理论的观点与依据 238

三、中国的早期左翼革命法学法律概念理论的观点与依据 246

四、两种法律概念理论的观点比较:差异 256

五、两种法律概念理论的观点比较:类似 262

六、两种法律概念理论的依据比较 266

七、暂时的结论 276

第六章 近现代法学学术话语背景和社会政治背景的意义一、问题与思路 283

二、美国的法律概念理论的法学学术话语背景 288

三、中国的法律概念理论的法学学术话语背景 300

四、经过法学学术话语背景而展开的深入比较 311

五、经过社会政治背景而展开的深入比较 323

第七章 法学理论和个人主体实践的关系 341

一、问题和限定 341

二、美国的个人主体实践 347

三、中国的个人主体实践 362

四、个人主体实践的深入比较:差异 369

五、个人主体实践的深入比较:类似 376

六、补充性的总体结论 388

第八章 “法学权威”在近现代法学话语和法律实践中 395

一、问题和必要的说明 395

二、以批判法学权威的方式确立法学权威 399

三、通过“选定”机制而产生的法学权威 405

四、中国法学学术在“法学权威”上的自我选择 409

五、影响西方法学权威在中国定位的因素 412

六、中国学者的“学理研究” 417

七、一个中国法学学术的焦点 421

八、中国法学是世界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426

九、法律实践与法学权威 431

参考文献 438

一般索引 501

人名索引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