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 建筑结构快速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树基,袁静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2217038
  • 页数:520 页
图书介绍:作者根据历年考题及考试大纲的要求,从结构概念人手。用通俗的语言将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说得比较明白,并特意配了一些插图和视频等材料,增加了趣味性,使考生在充分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能更加容易地掌握和解答相应考题。

第1章 建筑力学 1

1.1结构机动分析 1

1.1.1概述 1

1.1.2刚片 2

1.1.3自由度和约束 3

1.1.4几何组成分析 7

1.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区别 18

1.2.1受力分析所需的条件不同 18

1.2.2温度变化、支座沉降、制作误差等因素在静定结构中不会产生内力 21

1.2.3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和支座位移等因素在超静定结构中可能会引起内力 22

1.2.4工程结构应尽量采用超静定结构 25

1.3静定结构的定性分析及计算 26

1.3.1单跨梁内力的求解—由“取分离体”过渡到“不用取分离体” 26

1.3.2弯矩图和剪力图 28

1.3.3桁架 37

1.3.4静定刚架(含曲梁) 42

1.3.5三铰拱 49

1.4超静定结构的定性分析及特定条件下的定量判别 52

1.4.1结构变形的连续性 52

1.4.2变形与内力图的关系·力法浅说 54

1.4.3截面的几何特性 56

1.4.4求解杆件变形的图形相乘法 62

1.4.5超静定梁、柱的内力 68

1.4.6连续梁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 72

1.4.7排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分配问题 73

1.4.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定性分析 75

1.4.9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定性分析 78

1.4.10组合结构 80

1.4.11超静定结构可以按静定结构求解的特殊情况 81

1.4.12温度变化、制造误差和地基变形在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时的内力图 82

1.5应力分析 84

1.5.1弯曲时的正应力 84

1.5.2横力弯曲时的剪应力 87

1.5.3拉弯或压弯构件的正应力 91

1.5.4扭转应力简介 92

1.6习题 93

第2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 130

2.1地震常识 130

2.1.1地震的种类 130

2.1.2地震术语 130

2.1.3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31

2.1.4抗震设防烈度 135

2.1.5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起始抗震设防烈度 135

2.2抗震设防的三水准目标 135

2.3抗震设防分类 136

2.3.1概述 136

2.3.2防灾救灾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 137

2.3.3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 139

2.4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142

2.4.1抗震设防标准 142

2.4.2相关术语的解释 143

2.5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的实现:两阶段设计 144

2.5.1第一阶段设计 144

2.5.2第二阶段设计 146

2.6场地的选择 147

2.6.1《抗震规范》规定 147

2.6.2对抗震不利地段的难点——液化土 148

2.6.3对抗震危险地段的难点——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152

2.7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152

2.7.1规范的相关规定 152

2.7.2防震缝 156

2.8非结构构件 157

2.8.1什么是非结构构件 157

2.8.2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157

2.9地震作用计算及截面抗震验算简介 160

2.9.1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161

2.9.2设计特征周期——场地类别及设计地震分组 161

2.9.3结构的自振周期——琴弦比喻 163

2.9.4重力荷载代表值 166

2.9.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166

2.9.6竖向地震作用 174

2.10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75

2.11习题 177

第3章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及荷载 190

3.1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90

3.2荷载 194

3.2.1荷载分类、设计基准期、荷载代表值(标准值、组合值、准永久值、频遇值)及设计值 194

3.2.2风荷载 197

3.2.3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205

3.2.4永久荷载 209

3.3习题 211

第4章 混凝土结构 221

4.1概述 221

4.2材料 222

4.2.1钢筋 222

4.2.2混凝土 225

4.3受弯构件承载力的定性分析及简单计算 229

4.3.1正截面承载力 229

4.3.2斜截面承载力及抗剪计算(含“强剪弱弯”的道理) 236

4.3.3抗扭承载力简介 239

4.4轴心受力构件的承载力 240

4.4.1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 240

4.4.2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240

4.5偏心受力构件的承载力 243

4.5.1偏心受拉构件 244

4.5.2偏心受压构件 245

4.6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及裂缝控制 248

4.6.1受弯构件的变形 248

4.6.2裂缝控制 249

4.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50

4.7.1钢筋的张拉方法 250

4.7.2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251

4.7.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251

4.7.4预应力对构件的承载力有没有影响? 252

4.8构造规定 253

4.8.1伸缩缝 253

4.8.2混凝土保护层 253

4.8.3钢筋的锚固 254

4.8.4钢筋的连接 256

4.9楼盖结构 257

4.9.1概述 257

4.9.2四边支承矩形板的受力特点及设计方法 259

4.10多层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和非抗震设计 261

4.10.1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界定及主要结构形式 261

4.10.2各类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最大适用高宽比 262

4.10.3结构的平面布置 264

4.10.4抗震等级 266

4.10.5框架结构(含“强柱弱梁”的道理) 268

4.10.6剪力墙结构 274

4.10.7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 277

4.10.8框架-核心筒结构 279

4.10.9筒中筒结构 281

4.10.10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混合结构 282

4.10.11防震缝 284

4.10.12抗震设计中的几个“强”与“弱”的问题 285

4.11习题 285

第5章 钢结构 316

5.1概述 316

5.2钢材 317

5.2.1钢结构对钢材力学性能的要求 317

5.2.2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319

5.2.3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323

5.2.4钢材产品的规格 324

5.3连接 325

5.3.1焊缝连接 325

5.3.2紧固件连接 328

5.4轴心受力构件 330

5.4.1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验算 330

5.4.2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331

5.4.3构件的允许长细比[λ] 333

5.4.4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334

5.5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335

5.5.1受弯构件——梁的强度计算 335

5.5.2受弯构件——梁的整体稳定 335

5.5.3受弯构件——梁的局部稳定 338

5.5.4吊车梁的疲劳问题 339

5.5.5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340

5.5.6压弯构件简介 341

5.5.7柱脚的防护 342

5.6民用建筑钢结构 342

5.6.1各类钢结构民用建筑的适用高度 342

5.6.2钢结构民用建筑的高宽比限制 343

5.6.3钢结构民用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344

5.6.4防震缝 345

5.6.5竖向支撑 345

5.6.6水平支撑 347

5.6.7柱截面形式 348

5.6.8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348

5.7钢结构涂装工程 351

5.7.1钢材表面除锈 351

5.7.2防腐蚀涂料涂装 353

5.7.3防火涂料涂装 354

5.8习题 355

第6章 砌体结构 367

6.1概述 367

6.2材料 367

6.2.1块体 367

6.2.2砌筑砂浆 369

6.2.3砌体的力学性能及计算指标 370

6.3受压构件 373

6.3.1静力计算时的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和刚弹性方案 373

6.3.2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可以不考虑风荷载影响的情况 375

6.3.3墙和柱的高厚比 375

6.3.4无筋受压构件计算简介 378

6.4一般构造要求 379

6.4.1在潮湿环境中的砌体对材料的要求 379

6.4.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设拉结钢筋 380

6.4.3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毛石墙截面和毛料石柱截面的最小尺寸 380

6.4.4防止局部受压破坏的措施 381

6.4.5在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的规定 381

6.4.6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381

6.5圈梁、过梁及挑梁 384

6.5.1圈梁 384

6.5.2过梁 385

6.5.3挑梁 386

6.6配筋砖砌体构件简介 387

6.6.1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387

6.6.2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 388

6.6.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 388

6.7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389

6.7.1多层房屋的总高度、层数和层高的限制 389

6.7.2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限制 391

6.7.3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391

6.7.4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 393

6.7.5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 393

6.7.6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 394

6.7.7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395

6.7.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399

6.8砌体施工若干问题及砖砌水池的计算 399

6.8.1砌体结构砌筑前预先浇水的问题 399

6.8.2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的处理方法 400

6.8.3临时施工洞口和脚手眼的留置问题 402

6.8.4砖砌水池的计算 402

6.9习题 402

第7章 地基与基础 418

7.1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418

7.1.1土的生成 418

7.1.2土的结构 418

7.1.3土的三相组成 418

7.1.4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420

7.1.5黏性土的缩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422

7.1.6岩土的分类 423

7.2地基的强度与变形 425

7.2.1概述 425

7.2.2土体的抗剪强度 425

7.2.3土的压缩系数a和压缩模量Es 427

7.2.4地基变形的原因及计算深度 428

7.2.5建筑物的地基变形控制 429

7.3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430

7.3.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430

7.3.2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相应的设计要求 430

7.4基础设计 432

7.4.1基础的埋置深度 432

7.4.2地基承载力验算 433

7.4.3无筋扩展基础 436

7.4.4扩展基础 438

7.4.5柱下条形基础 439

7.4.6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440

7.4.7桩基础 442

7.5软弱地基 446

7.5.1软弱地基的利用 446

7.5.2软弱地基的处理 447

7.5.3沉降缝 448

7.5.4砌体承重结构房屋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449

7.5.5大面积地面荷载 449

7.6地基的冻胀性及应对措施 450

7.6.1地基的冻胀性 450

7.6.2防冻害措施 450

7.7土压力和支挡结构 451

7.7.1土压力 451

7.7.2支挡结构概述 456

7.7.3边坡重力式挡土墙 459

7.7.4基坑工程 460

7.8地基及基础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情况 464

7.8.1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天然地基及基础 464

7.8.2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 464

7.9习题 465

第8章 其他结构体系及结构制图 483

8.1木结构 483

8.1.1木材 483

8.1.2若干设计规定 486

8.1.3若干构造要求 489

8.1.4轻型木结构 491

8.1.5木结构防火 491

8.1.6木结构的防潮通风措施 492

8.2空间网格结构、悬索结构和索膜结构 494

8.2.1空间网架格结构 494

8.2.2悬索结构 499

8.2.3索膜结构 502

8.3建筑结构制图 503

8.4习题 511

参考文献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