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下清水江流域生态脱贫的教育突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玉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66014788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设计 23

第一章 滞后的经济、科技水平下脱贫的迫切需求 36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经济曾经的辉煌和当下的衰落 36

一、历史上繁荣的“木商经济带” 36

二、清水江截流后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55

三、低态势发展的经济、科技水平现状调查 60

第二节 清水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水平滞后的矛盾原因 65

一、生态支持机制下的教育多重流向与偏离 65

二、流动性风险与“他者”语境的离散 69

三、多重生存关系的主体回归缺失 74

四、文化变迁与生态重塑失衡 77

第三节 精准扶贫机制下“造血式”脱贫的诉求 80

一、现有扶贫工作成效甚微,受困于多重围城之中 80

二、精准扶贫机制下“造血式”脱贫的诉求 93

第二章 生态与文化多样性对清水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支持 113

第一节 以山地稻作为主要经济类型的农耕经济模式 113

一、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 114

二、庞大的自然蕴藏量和多样化的农作物基因库 116

三、与地理气候相适应的农耕文明 117

第二节 以苗族、侗族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生态资源 122

一、从工具性上升为神性的器物 122

二、非物质文化资源 126

第三节 独特的自然与文化境遇下的清水江区域经济特点 132

一、农耕经济 132

二、旅游 136

三、大健康养生度假 138

第三章 互联网经济下少数民族生态脱贫的契机 140

第一节 互联网经济转型下传统社会与传统行业的颠覆与重构 141

一、形态之变:传统社会与传统行业的颠覆 141

二、路径之变:经济互联网化与传统行业的对峙反扑 146

三、创新驱动:以数字为始、经济为主的融合之道 151

第二节 “有牛米”类“互联网+”经济模式为民族地区生态脱贫带来的契机 155

一、互联网“高端订制”催生“有牛米”类复古农业复苏 156

二、互联网经济下“复古农业”成就归因 164

三、“复古农业”经济模式有效反推农村“三变” 170

第三节 “互联网+复古农业”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与限制 174

一、人才、知识困境 174

二、企业效率与民族生活难以平衡 179

三、技术、资金困境 184

第四章 互联网经济下传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87

第一节 互联网革命带动的教育变革 187

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教育 188

二、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分析 191

三、未来教育的走向 195

第二节 互联网经济转型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198

一、办学主体多极化发展 198

二、教育投入日趋多样化 201

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 204

第三节 互联网化教育为民族地区生态脱贫的人才支持带来的契机 207

一、互联网创业资源为民族地区创业、脱贫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 209

二、劳动力转移方向回归 213

三、互联网新技术满足了传统教育手段的多样化需求 217

第五章 构建互联网时代新型民族教育模式,助攻清水江流域生态脱贫 220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需求 221

一、经济转型的教育需求 221

二、文化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教育需求 223

三、信息、网络应用的教育需求 227

第二节 制定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生态脱贫的“互联网+”行动计划 231

一、清水江流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232

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 234

三、“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评估检验 242

第三节 以高校为核心,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归农、为农”教育 244

一、搭建高校“一带一路”智力扶贫平台,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功能 245

二、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加强民族地区“归农、为农”创业教育 247

三、优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校本课程实践性 250

第四节 建构清水江流域特色“互联网+”少数民族教育模式 253

一、人格发展教学模式:用移动互联工具包引导农户熟悉移动互联网功能 254

二、信息加工学习模式:资源平台应用 258

三、社会交往教学模式:营造社区工作坊 260

结语 263

主要参考文献 265

后记(一) 285

后记(二)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