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农村基层治理 1
一、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1
二、毛泽东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1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思想 25
第二章 现代国家建构视界下的农村社区 44
一、理论审视: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建构 44
二、现实视面之一:国家政权重返农村基层 47
三、现实视面之二:村委会模式除弊补缺 52
第三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农村社区治理 56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基本层面 56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64
三、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治理 67
第四章 农村社区与行政村:异乎,同乎? 72
一、现实乱象:认知怪圈 72
二、问题症结:自治体性质 73
三、理论辨析:两者统一 75
四、实践效应:利弊凸显 79
五、合理走向:两者合一 81
第五章 农村社区化治理与村民自治:同乎,异乎? 83
一、农村基层社区化内涵 83
二、城乡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 85
三、村庄集体资产需村民自治权的守卫 88
四、结论:城市社区与城市基层政府的关系模式不可“下乡” 89
第六章 村域社区治理与创新 91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范畴与村民自治范畴 91
二、加强社会治理下村民自治面临的挑战 93
三、一村社区治理的因应性变革 96
四、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评价 99
第七章 联村社区创设与治理 105
一、联村社区基本治理架构 105
二、联村社区正当性审视 107
三、联村社区治理机构职能定位评析 110
四、联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主体关系透析 115
第八章 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权:村庄与政府 118
一、自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挤占 118
二、“内生”与“外推”之间的踯躅 121
三、“民主”与“官助”之间的结姻 124
四、几点立制建议 129
第九章 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权:村民与精英 131
一、公共事务决策与村民的主体权利 131
二、公共事务治理与村民的主体权利 134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138
四、几点立法建议 144
第十章 农村社区治理与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重塑 146
一、制度性资源与领导核心 146
二、领导资源流失与核心地位丧失 148
三、制度资源重构与领导能力重塑 151
四、经验和教训 156
第十一章 监督委员会对社区治理的意义及其限度 159
一、监督委员会的价值 160
二、监督委员会的限度 165
三、构建正当、有效的社区基本权力运行体系 168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组织:多元社会主体协同治理 173
一、为什么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174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是怎样运作的 177
三、为什么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协同治理 179
第十三章 农村社区的贿选困境及其治理 191
一、贿选界定标准的客观无为性 191
二、贿选查处主体的客观无为性 196
三、贿选治理无为性之缘由追溯 198
四、治理社区贿选的两种选择 199
第十四章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治理问题 205
一、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实地调查 205
二、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 209
三、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八个关系 210
第十五章 农村社区治理对重构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意义 215
一、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含义及其演化 215
二、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解体的原因 219
三、农村社区共同体重构的可能性及其现代性内涵 223
四、农村社区治理对重构社区共同体意义的实证研究 230
第十六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社区治理的价值 236
一、农村社区治理有效实现条件的观察视角 236
二、集体产权治理状况决定社区治理的成败 238
三、明晰的集体产权制度是社区善治的基础条件 240
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厘清了决定社区治理的两大命脉 243
第十七章 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困境及困境治理 246
一、问题:新型社区农民身份撕裂及其治理困境 246
二、解析:当下新型社区治理困境的评价视界 253
三、对策:身份撕裂及其治理困境的化解路径 256
第十八章 从规则治理、文化治理走向价值治理 262
一、强制性的规则治理:从“族规”到“村规” 263
二、愉众性的文化治理:从“社戏”到“排舞” 266
三、根植性的价值治理:从“三纲”到“三维” 270
第十九章 自治的转型:对村社干部公职化的一种解读 276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悖取向 276
二、解读的视角及理论困境 277
三、理论新视界:自治转型 280
四、实践再探察:利大于弊 285
第二十章 乡村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双重转型 292
一、乡村治理转型是问题导然:乡政村治体制 292
二、乡村治理转型的基本导向:乡—村融合治理 297
三、乡村治理转型的基本路径:重塑村民自治 300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