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雷达技术应用需求与发展趋势 3
1.2.1 雷达与平台电磁隐身性的需求 3
1.2.2 适应未来平台扁平化发展需求 4
1.2.3 多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 5
1.2.4 雷达阵列发展趋势 6
1.3 机会阵雷达研究进展 7
1.3.1 概念来源 7
1.3.2 国外相关进展 10
1.3.3 国内研究进展 11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12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机会阵雷达与机会理论 17
2.1 引言 17
2.2 机会阵雷达概述 17
2.2.1 机会阵雷达概念与内涵 17
2.2.2 机会阵雷达机会性特征 23
2.2.3 机会阵雷达仿生学原理 24
2.3 机会阵雷达应用概念 25
2.3.1 机会阵雷达应用领域 25
2.3.2 机会阵雷达应用优势 28
2.3.3 机会阵雷达应用模式 29
2.4 机会理论基础知识 31
2.4.1 基本概念 31
2.4.2 机会测度理论 37
2.4.3 机会约束规划理论 39
2.4.4 机会发现理论 44
参考文献 56
第3章 机会阵阵列综合理论 60
3.1 引言 60
3.2 阵列天线理论及方向图综合 60
3.2.1 辐射方向图和方向图乘积原理 61
3.2.2 机会阵方向图函数 64
3.3 均匀阵方向图 66
3.3.1 线阵方向图 66
3.3.2 面阵方向图 66
3.4 方向图综合方法 68
3.4.1 规则阵综合方法 68
3.4.2 非规则阵综合方法 69
3.5 基于遗传算法的方向图综合 71
3.5.1 机会阵适应度函数构造 73
3.5.2 基于最小二乘的适应度评估算法 74
3.5.3 机会阵遗传算法仿真实现 75
3.6 基于时间参量的方向图综合 77
3.6.1 时间调制天线阵原理 78
3.6.2 天线阵的时间调制方式 80
3.6.3 基于时间调制和差波束综合 88
3.7 基于机会理论的方向图综合 93
3.7.1 基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的方向图综合 93
3.7.2 基于模糊相关机会规划的方向图综合 102
参考文献 108
第4章 机会阵阵列处理理论 113
4.1 引言 113
4.2 阵列信号处理基础 113
4.2.1 阵列信号模型 114
4.2.2 阵列方向图 115
4.2.3 自适应阵最优化准则 116
4.3 机会阵数字波束形成 118
4.3.1 干扰对波束形成的影响 118
4.3.2 算法描述 119
4.3.3 改进算法一 123
4.3.4 改进算法二 124
4.3.5 固定主瓣宽度 125
4.3.6 机会阵波束形成与控制 126
4.4 二维波束形成 129
4.5 三维波束形成 132
参考文献 135
第5章 机会阵传输同步与单元定位技术 137
5.1 引言 137
5.2 信号传输技术 138
5.2.1 信号特点 138
5.2.2 无线传输 139
5.2.3 光纤传输 140
5.3 信号同步技术 141
5.3.1 光纤层级化同步 141
5.3.2 无线自适应同步 142
5.4 同步对系统性能影响 151
5.4.1 影响因素 151
5.4.2 同步模型 152
5.4.3 仿真分析 154
5.5 单元定位技术 158
5.5.1 定位的不确定性 159
5.5.2 单元定位技术 162
5.5.3 舰体影响分析 166
5.5.4 仿真分析 167
参考文献 170
第6章 机会阵雷达阵列技术 172
6.1 引言 172
6.2 孔径结构阵列技术 173
6.2.1 共形承载天线结构 173
6.2.2 阵列结构感知技术 181
6.2.3 阵列结构集成技术 184
6.3 可重构天线阵列技术 186
6.3.1 频率可重构天线 187
6.3.2 极化可重构天线 189
6.3.3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190
6.3.4 可重构天线应用 193
参考文献 193
第7章 机会阵雷达工程应用 197
7.1 引言 197
7.2 反导反隐身机会阵雷达 197
7.2.1 作战任务 198
7.2.2 作战场景 199
7.2.3 辅助功能 199
7.2.4 关键性能参数 200
7.2.5 系统技术参数 202
7.3 工程应用分析 207
7.3.1 集成度与单元互耦效应 207
7.3.2 T/R组件冷却方法 208
7.3.3 搜索方向图选择 210
7.3.4 舰船曲率影响 212
7.3.5 阵列的对准与校准 214
7.3.6 动态补偿 214
参考文献 215
主要符号表 216
缩略语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