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1
1.2 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4
1.3 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5
1.4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
1.5 工程力学的学习方法 7
课后练习 7
第2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8
2.1 力的基础知识 8
2.2 静力学基本公理 8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2
2.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5
2.5 力矩与合力矩定理 19
2.6 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21
2.7 力的平移定理 24
课后练习 25
第3章 平面力系 28
3.1 平面汇交力系 29
3.2 平面力偶系 37
3.3 平面一般力系 39
3.4 平面平行力系 48
3.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50
课后练习 53
第4章 空间力系 57
4.1 空间力系中的力矩 57
4.2 空间力系的简化 59
4.3 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61
课后练习 63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65
5.1 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 65
5.2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71
5.3 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74
5.4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76
5.5 拉、压杆的简单超静定问题 81
课后练习 82
第6章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85
6.1 引言 85
6.2 剪切实用计算 85
6.3 挤压实用计算 87
课后练习 91
第7章 扭转 93
7.1 引言 93
7.2 外力偶矩·扭矩·扭矩图 94
7.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96
7.4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103
7.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104
7.6 矩形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108
课后练习 110
第8章 弯曲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113
8.1 引言 113
8.2 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114
8.3 纯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126
8.4 纯弯应力公式的应用 130
8.5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32
8.6 常见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 135
8.7 弯曲强度计算条件 139
8.8 提高梁的强度的主要措施 143
8.9 弯曲中心的概念 145
课后练习 150
第9章 应力状态分析 155
9.1 应力状态概述 155
9.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156
9.3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 164
9.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65
9.5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比能 170
课后练习 172
第10章 强度理论 175
10.1 概述 175
10.2 断裂强度理论 176
10.3 屈服强度理论 177
10.4 莫尔强度理论 178
10.5 强度理论的应用 180
课后练习 186
第11章 能量法 189
11.1 弹性应变能与功能原理 189
11.2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 189
11.3 互等定理 200
11.4 余能概念及卡氏第一定理 202
11.5 卡氏第二定理及其应用 205
课后练习 210
第12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15
12.1 引言 215
12.2 组合受力与变形特例之一——斜弯曲 216
12.3 组合受力与变形特例之二——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223
12.4 组合受力与变形特例之三——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229
课后练习 234
第13章 压杆稳定 238
13.1 引言 238
13.2 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 238
13.3 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临界力 239
13.4 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力总图 242
13.5 压杆的稳定校核 245
13.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48
课后练习 249
第14章 疲劳强度概述 251
14.1 引言 251
14.2 疲劳破坏的特点与原因简述 251
14.3 关于交变应力的若干名词和术语 252
14.4 应力-寿命曲线和试件的疲劳强度极限 253
14.5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254
14.6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途径 258
课后练习 259
附录Ⅰ 实验指导 260
附录Ⅱ 重心及截面的几何性质 272
附录Ⅲ 简单载荷作用下梁的变形 279
附录Ⅳ 型钢规格表 281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