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模式基本概念 1
1.1 教育模式定义 2
1.2 教学模式的特性 5
1.3 教学模式功能 7
1.4 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9
1.5 教育模式的结构 12
1.5.1 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12
1.5.2 教学目标 12
1.5.3 教学内容 13
1.5.4 师生结合 14
1.5.5 操作程序即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 14
1.6 教学模式的意义 15
第二章 教学模式的分类 19
2.1 传递—接受式 20
2.1.1 理论导向 20
2.1.2 教学基本程序 20
2.1.3 教学原则、效果及建议 22
2.2 示范—模仿式 24
2.3 掌握学习模式 27
2.4 概念获得模式 29
2.5 引导—发现式 30
2.6 情境—陶冶式 34
2.7 自学—辅导式 38
2.8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2
2.9 奥苏贝尔模式 45
第三章 新教育模式 47
3.1 教学模式发展 48
3.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48
3.1.2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57
3.2 新教育理念 61
3.2.1 核心理念 61
3.2.2 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新理念 63
3.3 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 65
3.4 构建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 81
3.5 教育新模式的基本要素 85
3.6 新教学模式的种类 86
3.6.1 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新教学模式 86
3.6.2 基于教学论分类的新教学模式 88
3.6.3 哲学角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88
第四章 课堂教学形式 91
4.1 教学过程 92
4.2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97
4.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101
4.3.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101
4.3.2 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3
4.3.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浅析 107
4.3.4 大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 110
4.4 教学组织形式 117
4.4.1 类型 117
4.4.2 发展 121
第五章 高效课堂 127
5.1 基础-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 128
5.1.1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 128
5.1.2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 130
5.2 高效课堂创建所做的主要工作 135
5.3 高效课堂实施的主要策略 150
5.4 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及具体要求 156
第六章 新教育模式下课堂新形式(网络) 167
6.1 慕课 168
6.1.1 定义 168
6.1.2 特点 169
6.1.3 “慕课”的发展趋势 170
6.2 翻转课堂 178
6.2.1 定义 178
6.2.2 特点 180
6.2.3 步骤 182
6.2.4 优点 183
6.3 微课 186
6.3.1 组成 186
6.3.2 特点 186
第七章 课堂新形式之项目驱动教学法 191
7.1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192
7.2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分类与组成 193
7.3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195
7.4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原则 196
7.5 教学策略 199
第八章 虚拟现实在教学中应用 203
8.1 定义及基本概念 204
8.2 教学中的应用 205
8.3 虚拟实验室的实现 209
8.4 优势 212
第九章 教育学教学法论述 215
9.1 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16
9.2 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217
9.3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应注意问题 219
9.3.1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9
9.3.2 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223
9.4 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考 229
9.4.1 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是教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现 229
9.4.2 高校是培育创新动力的舞台 229
9.4.3 高校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231
9.4.4 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34
结语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