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西川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8060837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实证研究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和作为缓解正规信贷约束的小额信贷项目参与行为,试图从信贷需求变化的角度考察贫困地区农户信贷约束的成因及其缓解。首先,采用“意愿调查+假想式问题”的改进调查方法考察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的贷款用途特征,然后使用需求可识别的双变量Probit模型有效分离正规信贷需求和正规信贷供给两方面因素对正规信贷市场均衡结果的可能影响。其次,在需求层面上描述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状况、特征,探寻信贷需求未能实现的原因;同时,使用Probit模型、Tobit I和II模型以及Heckman二阶段模型估计农户正规信贷需求意愿及其规模;在供给层面上采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及其背后的信贷配给机制。最后,转入对小额信贷的研究,检验团体贷款模式小额信贷的目标瞄准情况,在控制住小额信贷需求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区农户所面临的小额信贷约束。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1 绪论 1

1.1 提出问题 2

1.2 观察视角 5

1.2.1 历史视角 5

1.2.2 国别视角 6

1.2.3 市场视角 7

1.3 研究思路 9

1.4 结构框架 10

1.5 可能创新之处 11

2 农村金融概况:背景描述与观察 13

2.1 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活动 14

2.1.1 家庭收入 14

2.1.2 生产支出 16

2.1.3 生活消费 17

2.2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9

2.2.1 改革历程 19

2.2.2 现状:正规与非正规 20

2.2.3 农村信用合作社:产品与操作 22

2.2.4 非政府小额信贷 23

3 调查说明 27

3.1 调查对象 27

3.2 调研地区 29

3.3 抽样情况 32

3.4 调查情况 33

4 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 37

4.1 引言 38

4.2 文献回顾 39

4.3 农户信贷需求的贷款用途 42

4.3.1 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42

4.3.2 合约考察法 42

4.3.3 意愿调查+假想式问题 45

4.4 结论比较及方法讨论 49

4.4.1 结论比较 49

4.4.2 关于方法的进一步讨论 51

4.5 本章小结 52

5 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借贷行为:需求与供给的联立考察 54

5.1 引言 54

5.2 问题的提出 56

5.3 描述分析 58

5.3.1 数据 58

5.3.2 贷款特征 59

5.4 计量分析 63

5.4.1 模型 63

5.4.2 变量 67

5.4.3 估计结果及讨论 73

5.5 本章小结 79

6 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直接识别与计量分析 82

6.1 引言 82

6.2 文献回顾 84

6.2.1 国外研究 85

6.2.2 国内研究 88

6.3 一个分析框架 90

6.4 正规信贷需求:识别与分类 92

6.5 经验分析 97

6.5.1 名义的与实际的信贷需求 97

6.5.2 信贷需求规模 102

6.5.3 进一步的讨论 108

6.6 本章小结 111

7 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 114

7.1 引言 114

7.2 文献回顾 116

7.2.1 定义与分类 117

7.2.2 成因及缓解 119

7.2.3 衡量方法 122

7.3 理论分析 125

7.4 经验研究设计 129

7.5 实证研究 135

7.5.1 初步考察 135

7.5.2 计量分析 137

7.6 本章小结 144

8 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参与行为:需求与供给的描述分析 146

8.1 引言 147

8.2 目标上移的现象 148

8.3 小额信贷的间接瞄准机制 152

8.4 农户对给定小额信贷产品的需求 154

8.4.1 直接询问 155

8.4.2 农户的收入构成与生产活动 156

8.4.3 其他借款渠道 159

8.5 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供给 161

8.6 本章小结 163

9 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与小额信贷约束的计量分析 164

9.1 引言 164

9.2 文献回顾 165

9.3 小额信贷的信贷需求 168

9.4 小额信贷的信贷约束 172

9.5 重新审视小额信贷项目 175

9.5.1 信贷扶贫的基本假设 175

9.5.2 忽略了什么? 177

9.5.3 项目设计思路 179

9.6 本章小结 180

10 结论与政策建议 181

10.1 结论 182

10.2 政策建议 184

10.3 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86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200